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俞国良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前提,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幸福生活的“定海神针”,而掌握其“开关”者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们需要全视角、全方位、全链条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夯实政策制度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文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政策制度真正落地生根。特别是制定并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待遇、职称和职业发展制度,提高其职业吸引力和认同感;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其工作条件和资源配备。

    第二,提高专业能力技能。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一步夯实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完善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提升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实践技能;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进修,使其个人素质、理论修养、教育能力、实践操作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显著的提高和促进,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把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教学教育实践。

    具体而言,一是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培养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胜任力。二是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职责,改革创新管理考核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对教师的考核也应“区别对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大量工作需要在工作时间外进行,例如,在课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休息时间就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家校沟通等。因此,对其工作分析和绩效评定应着重细化无法量化的工作内容。

    第三,强化培训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心理学学术研讨和专业培训,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此,建议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校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特别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列入学校议事日程;重点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及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水平;认真处理好培训与日常工作的矛盾,保证培训质量。从内容上来说,应以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既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同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个人素质;从形式上来说,杜绝一次性培训,要建立培训效果的追踪体系,确保培训的效果。有可能的话,还要对培训中内容的应用提供实际指导,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此外,减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负担也是必要的措施。中小学校应当合理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建立健全督导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开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院院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