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崇仁尚德 济世惠民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铸就新时代医学教育新篇章
黎洪锋 罗力峰
学生在模拟手术室

    2020年,为实现培育基层医学人才、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何建军怀揣着梦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创办了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担任校长之职。学校紧密对接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需求,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卫人才,首开桂东民办医学高等教育先河。其定位符合康寿广西、健康梧州、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学校坚持办大健康医学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基层大健康医卫类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数年的努力与积累,面向全国11个省、自治区招生,学校逐步发展壮大,拥有在校生1.5万余名。现有中医学、护理、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18个专业,已形成以医药学科专业为主体,以康养、护理、检验为特色的优势专业群。

    以质图强铸名校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守“高起点、高质量”的办学理念,秉持“崇仁尚德,济世惠民”的宗旨,不断追求卓越,内外兼修。学校占地1165亩,建筑面积逾25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等设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883名,其中专任教师762名、外聘教师121名,“双师”素质教师453名,教授76名,副教授248名,高级职称教师占36.8%、硕博士以上学历教师占24.1%。在教学资源方面,学校投资建设了医学基础实训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中医康复实训中心等8个实验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条件。同时,学校还拥有纸质图书、电子图书12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余万元,为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教研并进铸荣光

    学校秉承“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高起点、高质量,依法办学、教授治校”的办学理念,以“教研并进”为战略核心,致力于构建“教学、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学校以教学为核心,以科研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深化教育教学一体化设计,坚持以综合素质测评为抓手,紧扣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积极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同时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确保教学质量与职业需求紧密对接。学校持续开展大健康职业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2021年—2024年,立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8项,立项自治区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成功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教学改革项目,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强化医教研联动,拓展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强与政府部门、医院(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与附属医院、校外实训基地等签订协议,探索文化交融、人才共用、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合作教育、合作研究、合作发展的新路。目前,学校有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梧州民族医院、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8所附属医院、86所教学实习医院和34家校企合作单位,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学生在医院的实习质量。

    学校坚持质量优先,重视教育科研,注重学科发展,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教师科研项目共获批立项151项,其中自治区级项目71项、市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7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11部。开展教师理论教学等各类比赛,评选出药学院肖志勇等三个优秀教学团队;在2023年全国中教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一项,在2023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展评大赛中获一等奖一项,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比赛中获二等奖一项。以上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学校深厚的学术底蕴和雄厚的研究实力。此外,学校还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广西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等,彰显了学校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广泛影响力。

    德技并修育良才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终不渝的追求。在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德育深深根植课堂教学、贯穿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融入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推进落实《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办法》。将思政理论课作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强化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组织学生赴梧州市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梧州市“三馆一基地”红色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深入开展国情、校情教育,实现“理论+实践”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强化思政课程教学。2021年—2024年,共立项建设12门课程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校注重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师生。护理学院教师粟火红是践行“医者仁心”的模范代表。2023年8月,面对倒水镇一名落水妇女,粟火红冷静施救,运用专业的急救知识成功让妇女恢复自主呼吸。其英勇救人的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广为传播,获得大家的点赞,受人尊敬。她的善举不仅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担当与风采,更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因此,粟火红荣获了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的称号,她的善行义举激励着更多人践行社会责任、传递爱与温暖。此外,学校学生韦剑和游开华也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他们或奔赴现场急救溺水儿童,或在列车上救治病患,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这些好人好事,正是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

    医韵文化扬新篇

    学校不仅注重医学教育,还致力于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融媒体中心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短视频新媒体作品为抓手,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推进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争优争先,荣获教育部门“2023年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行活动新星单位”称号,2023年全年参加各类比赛获得27个奖项,实现国家级别一等奖、自治区级一等奖“零的突破”。自制的校园网络新闻品牌栏目《梧医新闻》,将正确的价值观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望来路,向新程”融媒助农社会实践团等2个团队入选2023年广西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治区重点团队。学校团委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成以医学为特色,以学校、学院、学生社团为承载平台,以社团文化艺术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内容的校园文化体系,每年有万余人参加活动;结合医学特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国医节”活动,弘扬传统医德文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志愿精神,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无偿献血、医院导诊活动等多项志愿服务。

    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各类讲课、辅导员技能、征文、演讲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荣获国家级别奖项13项、自治区级奖项75项、市级奖项39项,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学生在“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自治区“互联网+”和“创青春”创业大赛中获得多项荣誉,彰显了学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时,学校学生在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此外,多名学生荣获“清朗人才奖”,一人入选广西“自强之星”学生励志典型人物,展现了学校培育出的优秀人才的风采。学校教师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学校师生实力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展示。

    精准施策促就业

    学校全面构建就业工作机制,突出“一把手”工程,成立就业领导小组,深入企事业单位洽谈合作,确保就业工作贯穿学校发展全局。通过修订就业管理文件,将就业纳入考核体系,形成“四位一体”协同工作体系。同时,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宣传基层就业政策,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实施“一对一”帮扶,坚持阳光资助,贯彻落实助学贷款相关工作,确保每名毕业生都能获得有效帮助。

    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自治区奖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学校还设立了“济世”助学金与“彬生”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从助学金、勤工俭学、奖学金、助学贷款、生活补助、学费减免6个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经济支持。

    学校积极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助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积极响应国家就业政策,宣传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报考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基层服务项目。号召低年级学生利用暑期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截至2024年4月,学校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35%,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达91.39%,位居自治区同类院校前列。

    使命在胸勇担当,初心不渝向荣光。何建军表示:“在新征程上,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立足于更高的舞台,勇担教书育人和救死扶伤的双重重任,为建设壮美广西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健康人才,早日实现学校升本的目标,努力将学校筑造成群众心中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殿堂。”

    (黎洪锋 罗力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