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视窗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国防绿 沂蒙红 正是青春好风光
——临沂大学打造“四位一体”国防教育育人体系
霍如雪 王忠慧

    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临沂大学扎根沂蒙革命老区,历来重视国防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彰显革命老区大学优良特质为着眼点,探索构建筑牢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淬炼意志能力、锻造师资队伍“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育人体系,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传承创新,持续擦亮“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亮丽名片。

    围绕一个中心,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培养时代新人

    明确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国防教育作为落实“三全育人”、“五育”融合的重要抓手。学校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协同推进的国防教育工作格局。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校主要事业发展指标、二级单位考核指标等计划考核体系。把国防教育的思想、内容、要求融合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环节,创新国防教育协同培养机制,探索“思政+国防教育”“互联网+国防教育”和“劳动教育+国防教育”新阵地。强化国防教育的带动效应,培养出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秀祥,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获得网络百万次点赞、带病坚持上课的董肖肖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临大学子。

    精准生涯规划,推动国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服务有志青年强军报国。学校成立征兵宣讲团,以全民国防教育日、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做好参军入伍宣传发动工作,近3年有722名学生光荣入伍,每年都超额完成征兵指标,入伍人数常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同时,学校将职业生涯教育与促进退役大学生士兵就业相结合,依据退役大学生士兵的个人情况制定发展规划,使军营的闪亮青春化作成长的助推器。在刚刚结束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学校2021级退役大学生士兵王浩宇荣获成长赛道国赛银奖、省赛金奖。

    融入两个课堂,军事理论与军训实践相结合,淬炼报国本领

    扎实做好国防教育“第一课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国防教育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学校借助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红色文化研究平台优势和常态化的校内外研讨培训,推动具有临大特色的军事理论教研走深走实。近年来,学校国防教育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荣获2021年度全国军事课教学展示(普通高等学校)三个单项冠军,荣获山东省高校升旗手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在山东省高校军事课教学展示活动中以总分冠军的成绩获得团体一等奖。此外,学校构建系统化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国防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探索新形势下军训实践的新路径,选拔具备较好军事素质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组成教官团队进行新生军训“自训”,还派出300余名军训教官为驻地中学、兄弟高校提供军训支持。

    拓展延伸国防教育“第二课堂”,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新时代国防,扩大育人场域。学校设计实施“五个一”青春国防系列主题活动,使青春与国防主动呼应;组织师生创作排演《渊子崖》《沂蒙情深》《沂蒙母亲》等一批鲜活的文艺作品,用艺术的形式丰盈青春信仰;联合属地国防部门和军分区走访“沂蒙新红嫂”朱呈镕等拥军楷模,把学习“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书写在行动路上。

    融合三种精神,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

    推动国防教育与沂蒙精神相融合,组织体验式研学活动,拓宽国防教育文化阵地。学校利用沂蒙地域优势,开展沉浸式国防教育,通过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革命战争遗址遗迹,沂蒙六姐妹纪念馆等拥军支前遗迹,厉家寨、九间棚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艰苦创业等红色史迹,凝聚青年价值共识,使临大人的红色印记更加鲜明。

    加强国防教育和抗大精神相融合,量身定制富有临大特色的国防教育大课堂。临沂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由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支持建设。学校将抗大精神、抗大作风及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在沂蒙期间开展的重要活动进行归纳整理,为国防教育提供鲜活素材;打造厚重的校史环境文化,打造红色校史馆、溯园等校园文化景观,创设润物化人的大情境。

    加强国防教育与临大精神相融合,多角度立体化地讲好临大国防故事。学校对国防教育的特色活动、榜样人物进行深度挖掘,精心策划专题报道,不断提升国防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号召力;不定期围绕不同主题、不同层面举办国防教育展览,为师生提供主题鲜明的漫游式观展体验。

    凝聚四方力量,专兼师资与朋辈引导相结合,锻造优秀队伍

    校内深度挖潜,自上而下高配师资。坚持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新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学校党政领导全部走上形势与政策课讲台,在全校高标准选聘120余名军事理论课教师,在2023级新生班级开展国防教育班主任试点,打造“精兵强将”的师资队伍,1名教师获评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优秀教师。

    社会力量“请进来”,选配校外国防教育辅导员。邀请著名军事专家杜文龙、北京天安门国旗班首任班长董立敢、“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等各类国防教育专家、优秀退役军人、拥军模范等开展国防教育报告、讲座,用生动翔实的报告引导广大师生把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继承好、弘扬好。

    做好朋辈引领,点燃青年迷彩梦想。选拔在校生组建临沂大学国旗护卫队和爱国主义宣讲团2支军事类学生社团,学生每逢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在校内和市内各中小学中执行升旗仪式与开展国防宣讲,用青春之言和青年之行引领崇军爱国之风。

    用好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践行使命担当。截至2024年5月,学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达到1064人。为充分发挥他们的军人特质与品格优势,学校成立了退役军人协会。在日常生活中,退役大学生士兵自觉当好国防教育助手,讲好“军”“兵”“战”三“味”课堂,做好“自训”教官,成为国防教育生活化的星星之火。

    栉风沐雨八十余载,坚守“实”的校风是临大国防教育的不变要求,学校将在新形势下继续增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感召力,推动国防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霍如雪 王忠慧)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