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地方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启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强力推进各项教育改革——
巧用“创建”杠杆,撬动教育动能
本报记者 冯丽

    “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我们农村学校受益最大。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眼中有光了,群众满意度提升了。”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坊镇中学校长李朝生说,这几年学校城区回流生逐年增多,学生数从360多名增加到540名。

    坊镇中学的变化是合阳县教育发展的硕果之一。近年来,合阳继在全市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检”后,2021年又率先启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强力推进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三名+”建设等工作,较好解决了校际差异、城乡差异、城区择校等教育顽疾,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借力创建,将教育愿景变为政府行动

    2023年2月,投资1.2亿元的天合园小学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合阳县城区东南片大校额、学校大班额问题。这所公办全日制小学,教师队伍中县级以上教学骨干占80%,投用一年就实现了“建校即名校”,满足了当地群众“学有优教”的需求。

    这是合阳县以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为引领,将教育愿景变为政府行动的缩影。县委、县政府实行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教育制度,优先解决教育问题。3年出台79项政策性、法规性、事项性文件,覆盖从教育规划到重点项目建设、从教师招引到教育综合改革、从打造优质资源到全面提升质量的方方面面。每年全县人才招聘计划200个名额,给教育140个,坚持校长由教育部门择优选拔、归口管理。

    先后投资4亿余元新建4所中小学,增加学位5800余个;投入资金2.5亿元,完成义务段所有学校的新建、改扩建,教育信息化、生活设施改造和学校文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建成合阳教育城域网,全县40所学校实现网络千兆进校园……合阳县全类别、全层次、全覆盖抓创建,按照“做强县城、做优镇办、扶薄助弱、均衡发展”的思路,合阳县正在加快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

    建强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研修共同体内名师引领、同伴互助的工作模式,让我在与团队磨课、研讨、展示过程中收获很多,个人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新池镇南沟小学教师张璞说。合阳县以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主体,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12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14个。

    强教先强师。合阳县创新优化人才补充、选任、管理机制。教师招聘坚持以教育部门为主、学校为主、二本以上教育专业为主,充分考虑缺编学段、短缺学科和边远村镇,有效解决了学科、年龄、学段等失衡和农村边远薄弱学校教师不足问题。

    合阳实施“五步法”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列支专项培训经费200万元,确立28个培训项目。实施6年一轮的城区教师农村支教计划,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在城区建设以农村教师为主体的小区,每年拿出1200余万元为农村教师发放乡村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

    合阳县还制定《学校管理规范100条》,规范上课、备课、作业、教研、评价等,以常规夯实质量基础。分城区学校、规模学校、薄弱学校三类对学校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以考核强化学校质量效能。

    丰富内涵,培养全面发展接班人

    “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深入了解这个风云变幻的伟大时代……”“小小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述吸引了来访者。这是甘井中心小学依托身边红色资源,开展“红领巾微党课”“童声讲党史”活动的一幕。

    合阳县科学谋划教育发展,提出“学前教育抓养性、小学教育抓养正、初中教育抓养志、高职中抓养德”德育目标,在实践中总结形成“六德”育人体系。聚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形成“四主”“四定”“四步”的作业布置要求和管理办法。

    全县中小学校将课后服务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相结合,开发课后服务“特色套餐”40余种,打造劳动教育示范校10余所,组建非遗传承、书法、科技等各类学生社团400余个,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近三年来全县1000余名学生在科技创新、艺术展演、演讲比赛等方面荣获国家级奖励。

    合阳教育在优质均衡的大道上阔步前行,群众对教育的信心更足了,优质生源外流现象基本消除。“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我们要聚力优先发展,聚焦优质均衡,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合阳县教育局局长金增龙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