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河南扣好时间点推进思政教育
每月大备课 每周有精品
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孙诗文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豫践豫强”话题讨论、“豫答豫勇”答题挑战、“豫言豫行”主题直播、“豫拍豫美”光影家乡……在今年3月落幕的河南省大中小学“豫践青春,我是主角”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全省1881所学校111.9万名学子积极响应。河南学子在有趣味、有意义的深度参与中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爱上家乡,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近年来,河南省将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相连接,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善用“大思政课”,做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备课、周周有精品、假期有实践,不断给大思政课以新的“打开方式”,创新育人格局。

    每年大主题,育人有温度

    “二七塔前人来人往,豫剧演员英姿飒爽”是郑州大学学生徐玉佳镜头里的家乡;“如果你问我来自哪里,我一定自豪地说,我来自河南”是安阳师范学院学生赵一冰内心深处的回答……

    开门办大思政课,让育人无处不在。近年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成为河南学子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2019年主题“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主题“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2021年主题“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2022年主题“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2023年主题“学习新思想 奋楫新征程”、2024年主题“爱国奋斗 强国励志”……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河南省教育系统每年持续开展贯穿全年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不断丰富载体,提升育人温度。

    “每年大主题的选择和确定,都紧跟时代发展;大主题下的活动设计,贴近师生学习生活,引导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将‘小我’融入‘大我’,勇担时代责任。”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陈凯向记者介绍。

    每月大备课,贯通全学段

    一间教室,一块大屏幕,不同学段的教师用心用情进行教学展示,全省各地的思政教育专家畅所欲言、犀利点评。每隔一月,全省思政课教师云端相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一月一主题”,线上“云备课”。连续3年来,河南省结合当下重大活动、社会热点等,平均每月开展一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活动,既大力推进了一体化建设,又实现了全省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2021年以来,河南省面向全省学校组织开展“讲好冬奥故事,砥砺奋进力量”“‘手拉手’同上伟大建党精神‘大思政课’”“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全省思政课教师共同观摩学习,在线观看人次超7000万。

    每个月的集体备课活动经过基层推荐和专家研究讨论,由不同学段的教师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上一堂课”,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反复磨课,还特邀“大咖”现场听课、评课,畅叙经验,确保优质教学资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

    每周出精品,云端大思政

    “同学,这个秋天,有些话想对你说……”一篇由两位高校教师联合撰写的原创文章,在河南省思政育人官方平台“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发布短短3个小时后,阅读量超过15万,留言300余条。

    近年来,河南省打造的思政育人网络作品“爆款”频出。自2022年4月以来,河南省以探索创新高校网络育人为核心,着力构建河南省高校网络育人系统工程,落地形成“融媒体+育人”的成果。2023年,每周推出一个系列的原创思政微课,包含图文、漫画、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周周有精品,形成了协作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又牵头组建了河南思政先锋团,以全省高校思政课、宣传思想、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青年思政骨干5类共计100个名师工作室为依托,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工,致力于在全省高校当好领航团、宣传团、教导团、筑梦团、标兵团。

    “我们的目标是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事情讲得有温度。”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河南农业大学)主持人周红飞告诉记者。

    假期大实践,学在天地间

    黄河滔滔,夕阳映照,飞鸟翱翔;红旗渠碧水如玉带,奔流不息……这是去年暑假,河南13万余名高校师生在“牢记嘱托践使命,行走中原看巨变”大思政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

    近3年来,河南省连续组织开展8次主题教育实践大思政活动,围绕不同主题,结合每年寒暑假,利用大学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等时机,通过微博新媒体策划“热话题+思政”“微视频+思政”“大活动+思政”等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充分调动河南学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引导和人生指导。

    “镜头下的家乡”“豫见新一代”“壮丽河山说”“时代有我豫有样”等主题教育实践大思政活动利用直播新形式,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广泛宣传,进一步深化了育人与实践融合、线上与线下呼应的网络思政工作机制。

    “现在我所站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田铺大塆进行调研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亲切交流的地点。”在信阳市田铺大塆,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胡美娟用镜头记录下实践过程的生动场景。采访当地居民、拍摄实践活动视频……红色精神在边走、边看、边听中融进了师生心田,让河南高校师生的暑期思政课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聚焦青少年成长成才,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引导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未来,河南省将继续积极探索,为办好大思政课贡献更多的‘中原方案’。”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表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