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中国发展前景光明的底气和信心
田鹏颖

    ■在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共产党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发展的大方向、大逻辑、大趋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

    ■展望未来,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必将继续为中国稳健前行、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充满活力提供坚实保障,这是中国发展前景光明的底气和信心的重要源泉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根本着力点,从而让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有了重要动力

 

    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指出,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一个时期以来,世界舆论场上继“中国崩溃论”后,“中国见顶论”又此起彼伏。毋庸讳言,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条直线,中国经济发展也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而中国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并不是任由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所左右,而是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大势的一种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所谓的“中国见顶论”,要么是就经济而论经济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作祟,要么就是一种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发展前景光明的底气和信心所在,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中国发展前景光明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指引着中国人民将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引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各国发展面临多种风险挑战,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在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共产党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发展的大方向、大逻辑、大趋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在世界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中,我们要深刻领悟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现实要求,以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趋势不会变,中国发展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是中国发展前景光明的根本基础。当今世界竞争最根本的是制度之争,根本的优势是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推动拥有14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5000多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特别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等。展望未来,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必将继续为中国稳健前行、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充满活力提供坚实保障,这是中国发展前景光明的底气和信心的重要源泉。

    中国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是中国发展前景光明的广阔空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变,这就从根本上标注了中国仍然并长期处于经济上升期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把握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立足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逐步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致力于实现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断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等,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乏力的背景下,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超过30%。这足以说明中国经济不会见顶,中国将继续开创未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决定了中国是持续发展的中国,是有发展活力的中国,是有发展动力的中国,也是有发展潜力的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是中国发展前景光明的基本依托。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历史超越性,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我们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彰显了我们党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进步的价值追求和美好愿景。特别是推进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根本着力点,从而让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有了重要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发展舞台必将更加广阔,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中国人民的奋斗创造是中国发展前景光明的动力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奋斗创造中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人民群众这一根本社会生产力,特别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人才强国道路,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逐渐形成、壮大,为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担重任、拼搏实干,勇敢追梦、踏歌而行,坚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努力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如果说,过去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创造中,中国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因为中国的命运已经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里,正推进中国经济这艘世界巨轮向着既定目标扬帆远航。“中国见顶论”可以休矣。

    (作者系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