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我的童话戏法
——变民间故事为儿童文学
一苇
《中国故事:图文珍藏版》(全100册)
一苇/述 田宇 王烁 刘皞 等/绘
晨光出版社

    我要把每一个故事讲得地道、品味纯正。如此,孩子们就可以拥有一个真正好的中国故事版本。—— 一苇

    中国民间故事数以万计,资源丰富,其中有一个特殊的故事群落,富有天然的童年乐趣,富有永恒的东方智慧,富有纯正的教育理念,富有天真的顽童精神,这个故事群落可称为“民间童话”。民间童话是一代代民间养育者人生经验的积聚,是老百姓舐犊之爱的结晶,这些故事不但呈现出高超的童话艺术,而且承载着永恒的教育理念。

    但是,民间故事流传于民间,心口相传的传播方式随着农耕时代转型而日渐式微,如今,鲜少乡间能保留讲故事的传统。如何让传统民间童话抵达当代孩子的童年?怎样给中国孩子讲好中国故事?我认为,要对民间童话做创造性的重述工作,把口语故事变为儿童文学作品,即童话。

    从2010年秋天起,我开始对民间童话“变戏法”,我想探寻一条道路,把传统民间童话带进语文课堂,呈送到当代孩子的书桌上。我的童话戏法是怎么变的呢?

    第一步是拣择,就是从中国民间故事的汪洋大海中甄选出真正的童话。作为挚爱童话的写作者,我钟情于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我能一眼辨认出其中的童话形象和童话情节,我也着迷于民间童话纯真的智慧、永不绝望的力量。

    第二步是讲述,要为民间童话创造给孩子们讲述的机会。创作文学作品单独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一张书桌、一支笔、一个本子、一颗心,足矣。然而民间故事产生于口语交流,不但需要故事讲述者,也需要故事听众,这二者必不可少。于是,我营造了这三种场景:一是在陪伴孩子的亲子时间,我给儿子讲故事;二是利用家庭聚会,聚集几个孩子,我给他们讲故事;三是在语文课堂开设故事课,我给全班孩子讲故事。

    选定一个故事之后,我会专注地追踪这个故事,广泛寻查资料,尽可能把同一个民间故事的种种面貌找出来,然后把不同情节讲给孩子们听。以《狗耕田》为例,阿哥把黄狗打死后,阿弟把黄狗埋在田头,之后情节出现了多种面貌,有的讲黄狗的灵魂变成了一只鸟,这只鸟往阿弟的箩筐下金蛋,往阿哥的箩筐扔毛毛虫;有的地方讲坟头长出摇钱树,阿弟摇,下金钱雨,阿哥摇,下狗屎雨……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他们听到摇钱树和狗屎雨显然更欢欣雀跃。讲完故事,我向孩子们提问:“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情节?最喜欢的是哪个形象?”

    我珍视孩子们的反馈,他们对故事的态度显示出真正的童年渴求——孩子们总是选择纯粹的童话形象和童话情节。这些源自童心的选择给予我启示,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童话,告诉我该如何讲述这些故事。在《狗耕田》这个故事里,摇钱树、金钱雨、狗屎雨、会唱歌的小渔船、小黄狗落水后再次复活、最后小黄狗回到了阿弟身边……我最终在故事里确立下来的童话情节,全部源自孩子们的童心选择,我认为这非常重要,这是永恒的童年渴望和永生的民间童话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呼应。

    这种对话、交流与呼应其实亘古有之,民间童话正是这样产生、流传、发育的。在这个过程中,民间童话获得生命力,成为一代代孩子的精神粮食。我相信在遥远的将来,孩子与童话的交流也会一直存在,永不止息。

    第三步是写作,我要把民间故事写成儿童文学作品,即童话。故事被讲述之后,会活过来,变得立体,在我内心的土壤里扎根更深,枝叶更茂,开花结果。我并不着急把故事写下来,我更愿意让故事在时光中具足地生长。我觉得在心里养育故事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我曾经把这个过程描述为“老蚌养珍珠”。在下笔之前,就像酿酒一样,我要给故事发酵的时间。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过的人和事,特别重要的是讲故事时孩子们的反应……这一切都会对故事的写作产生微妙影响。然而,总会有一个日子,总会有一个时刻,我内心的故事告诉我:“可以了。”于是我拿起笔,一字一句,把故事写下来。

    写作与寻查资料不一样,寻查故事资料时我要求自己保持客观,做到严谨认真,成为优秀的资料收集者。但在写作的时候,我会完全听从内心的召唤,着力于强化童话情节,塑造典型的童话形象,倾我所能,写下鲜活的童话语言。

    每个故事写好后,我总是一遍遍修改稿子,一遍遍阅读它,直到自己感到满意。我常常清晰地意识到,我内心存在一个永远的小孩,这个内心的小孩曾被我祖父的故事所养育,她对故事是有着很高要求的,她希望故事情节精彩、形象鲜活、内涵深邃纯真……我不能让她失望,所以一直在努力。如果她不满意,我就再写一遍,直到她兴高采烈,直到她心满意足。

    任教小学四年级期间,我每周打印一个故事,发给班上孩子阅读,请孩子们做对比阅读。孩子们的反馈让我欣慰,与《格林童话》《意大利童话》相比,他们更喜爱中国故事,中国民间童话里的鲁班、范丹、小鸡崽、小黄龙这些形象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认为包老黑、关云长、黄泥郎、八哥鸟、蟾蜍仔……比《格林童话》里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国王、王后、青蛙王子……更有趣味也更有深意。

    在我们班学生的评价系统里,中国民间童话得分永远比外国童话高。我想,这是因为孩子们是中国人,他们浸润着传统文化的活水成长,孩子们的文化根系能直接扎进中国民间童话的土壤去,毫不违和地汲取养分。

    (作者系语文教师、《中国故事》作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