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吉林教育系统不负嘱托,弘扬黄大年精神砥砺奋进——
接续前行 至诚报国
本报记者 杜亚丽 刘少利 李莹 通讯员 曲家伟 赵明家 唐慧宇

    “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原教授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激励着吉林教育系统广大师生传承黄大年精神,砥砺奋进新征程,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宫507室原来是黄大年的办公室,如今成为黄大年纪念馆,是人们了解这位以身许国的科学家的地方。

    清明节期间,吉林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9班学生来到黄大年纪念馆参观。参观后,学生邱义涵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像太阳一样的人’,燃烧了自己,用生命诠释了‘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誓言。”

    而像黄大年一样的科技工作者和教师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探索拼搏,勇攀科学高峰。

    “我的愿望是我们团队成为教师团队楷模,让我们学校有更多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孙正聿说。

    宋超在2009年考入吉林大学地探学院首届李四光试验班,当时由黄大年指导。现在,宋超已经是吉林大学地探学院教授,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的核心成员,一直致力于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地球探测技术的研究。

    “航空重力梯度技术是基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或无人机等搭载平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其勘探深度可从浅地表到地球深部几千米,能够应用到矿产资源、能源和海洋等探测领域。但这项技术一直被西方国家垄断,并长期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宋超告诉记者。

    传承黄大年精神,莫过于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大年去世后,他的同事、学生和其他科研人员始终为进一步提高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精度而努力着,研发了旋转加速度计式重力梯度仪,实现了整机从0到1的突破,完成了国内首次航空重力梯度仪飞行试验。”吉大地探学院院长曾昭发告诉记者。最近一次测试结果显示,仪器精度得到显著提高。仪器精度上的突破,大幅缩小了我国与该领域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项目的验收,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航空重力梯度仪核心技术的国家。此外,该项目的冷原子、超导和微电子机械原理等重力梯度仪关键技术指标,目前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的誓言激励人奋进。“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和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要学习黄大年精神,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攻克国家深地深海探测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宋超说。

    教书育人 敢为人先

    在黄大年纪念馆的陈列柜里,展示着他生前的笔记、教案的复印件。原件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自2017年7月以来,教育部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三批共600个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育人育才,勇攀科学高峰。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而且一定会遇到艰难困苦,因此需要几代人来共同努力。”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教师团队负责人邬志辉说。作为第二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该团队持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在农村教育现代化、适应人口发展趋势的区域教育结构优化与政策调整研究、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等重大项目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将黄大年精神书写在广袤的乡村大地。

    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教师团队也是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一,培育了一批中国光学领域杰出人才,取得多项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为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影响和带动了更多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加入中国科技发展的滚滚洪流。机电工程学院教师许金凯,多年来始终面向世界前沿技术与国家重大需求,长期致力于精密超精密技术、工艺及装备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杨宏伟,用15年的默默坚持研发智慧农机,帮助老百姓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陈磊,在航天领域深耕12载,在无数个日月交替中摸索着如何能让国家在深空探测领域拥有最明亮、最广阔的“眼睛”;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付强,长期投身偏振成像探测领域,他研发的“烟雾环境下偏振成像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填补了我国非球形、非均匀、非各向同性介质环境偏振传输研究领域的空白,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

    在黄大年纪念馆的陈列柜里,黄大年的入党申请书格外引人注目:“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刘淑艳是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师,1993年入党。她所在的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教师团队第一批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我国食药用菌产业年产量达3000多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5%。食药用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能够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刘淑艳与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基金项目资助下,对长白山地区菌物资源进行长期、广泛调查。经过多年努力,明晰长白山菌物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建立了长白山菌物资源“一区一馆五库”保育体系,突破多项技术壁垒,还探索出“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五位一体科技扶贫新模式,建立技术推广基地31个,扶持龙头企业22个,产生经济效益达300亿元。“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教学科研工作。”刘淑艳说。

    ……

    黄大年的事业在延续,黄大年的精神也在感召着更多像黄大年一样的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沿着他的足迹向前。“多年来,我们在全省高校、中小学校组织各种学习、纪念黄大年的活动。黄大年精神是宝贵的财富,不断激励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高校科技工作者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大先生’,鼓励他们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实干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觉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单联成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