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要求“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包括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高水平数字工匠、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壮大行业数字人才队伍”。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服务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通过在思政融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普职融通四个维度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融入我国“九章算术”数学传统文化,培养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具备“红色精神,新质知识,数字能力”的“九章工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植“数”铸魂,构造思政融入模式
第一,红色精神孕育数字匠心。凝练红色基因,建立红色电波精神研究中心,编著《红色电波精神》读本,追溯红色基因传承脉络;打造传承队伍,国内首次评选红色电波传承人10名,持续开展“观、读、讲、赛”系列活动,让红色电波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打造育“匠”环境,设立工匠路,展示和宣传古今工匠人物事迹,建立8个大师工作室。
第二,国防教育培塑数字担当。开设数字特色专业,开设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技术专业,加强安全意识、保密意识教育;开展国防教育,组建国防教育学院,开设数字军事技能、体能、安全等国防特色训练课程;培育军地人才,成立退役军人学院,为战略支援部队、退役军人提供学历提升、数字技能培训。
第三,耕读教育厚植数字情怀。于数字化“快时代”立苦读之恒心。一是创立耕读仪式。确定每年3月为“耕读月”,开展隆重的“开耕”活动,增强仪式感。二是创建耕读场域。每个二级学院划定耕读苑,配套数字耕读坊、数字耕读书吧,建立耕读广场、耕读亭。三是创设耕读器物。创“耕读书院”牌匾,立耕读名言石碑,创建农耕器具文化馆等劳动文化园地。
植“数”力行,创新产教融合机制
第一,与数字产业同行。学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为核心开设39个专业,其中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专业12个,对接地方支柱产业率在90%以上;制定双向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学生参与数字产业企业的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数字产业企业派员到学校进行技术交流和教学培训,促进师生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接。
第二,与数芯企业共行。全方位打造数字产业学院,以专业群为依托,建设5个产业学院,与中国联通共同申报立项重庆市现代通信产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共建重庆市软件人才“超级工厂”项目;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育信创现场工程师,加入全国移动通信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教育信创与密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全国性产教融合共同体。
第三,与数智时代携行。建设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老年大学示范校、职业教育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构建全民终身数字学习“立交桥”;先后在重庆市合川区燕窝镇、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隆镇设立“乡村数字工坊”,以数字化技术建立“虚拟”产业园,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携手农村家庭共入数智时代。
植“数”厚识,构筑科教融汇平台
第一,建立“数”研究基地。建立汇聚数字工匠人才的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数字工匠的市级研究基地,成立数字工匠研究院、新质生产力与技能发展研究院,建立弘扬中国数学传统文化的“九章园”和以鲁班为代表的古代工匠大师“工匠园”,致力于深入研究数字时代工匠精神与技能培养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组建“数”结构团队。引进“银发专家”“假日专家”“候鸟专家”和技能大师等名师名匠,其中引进省级教学名师3名、全国技术能手8名,建成重庆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实施“青枝计划”“头雁工程”,培养新质团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讯·速大讲堂”,指导教师团队开展科研工作,学校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
第三,开展“数”技术服务。成立以高水平科研任务为载体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数字技术“创技术—改工艺—转成果”,近年来先后参与政府部门或企业的数字化改造、5G基站建设维护、物联网、大数据等工程任务,参与重庆江津区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500余名师生在近一年时间里承接具体任务20项。
植“数”富能,构建普职融通体系
第一,专本融通强“数技”。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融通。通过开展物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数字技术类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实现专科与本科学历教育贯通培养;通过探索专升硕路径,实现专科与自考本科教育融合培养,学生毕业即可考取研究生;通过与韩国湖原大学的国际合作,探索数字人才专本硕博学历提升路径。
第二,双证融通赋“数艺”。普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通过“1+X”职业技能教育技能水平认证试点,实施课证融通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普通学历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融通,院校教育认证与社会从业资格、职称资格认证相衔接,构建完整的以数字职业证书磨砺技艺的育人体系。
第三,资源融通拓“数道”。普通本科与职业教育资源融通。发挥学校与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同属一个办学主体的优势,两校行业专家、骨干教师共研数字化课程,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数字教育的多元化学习平台;针对校外企业培训,两校共享师资、实训等教学资源,组织跨校区、跨地区的数字教育活动和交流;整合双方实训基地、企业基地、学徒基地项目,领悟培育数字工匠之道。
近几年,学校践行“植数”工程培养服务数字中国的“九章工匠”成效显著。由“铸魂立心(文、耕、武)”的思想领域、“劝学厚识(技、艺、道)”的教学界域、“实战富能(工、研、创)”的真实场域集合成“九章”教学成果。“数字工匠的‘新质学域’——高职培养服务数字中国战略人才的九章答卷”被重庆市教育部门列为重点培育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建立市级数字工匠研究基地,专著《大国数字工匠战略人才新质研究——理论范畴、实践逻辑和促进机制》已正式出版,编制数字工匠人才培养系列教材、数字工匠教学和认证标准。学生就业率、对口率和高端产业就业率分别在90%、80%、50%以上;第三方评价报告显示,在校生、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分别为97.29%、98.03%、95.74%和98.90%,学校共培育数字工匠8000余名,被誉为“西部‘九章工匠’的摇篮”。
(秦涛 张丽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