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课程周刊·课程教学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山东省安丘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教育基地:
彩虹课程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育人成效
王振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山东省安丘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这句话不只是墙上的标语,更是每一位教师和参训学生的行动指南。近年来,实践基地积极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建设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创新体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整合建设七位一体彩虹课程体系

    实践基地对不断丰富和发展的49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位一体的彩虹课程体系。

    “红色课程”指向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目标是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和团队合作精神,内容包括模拟射击、模拟飞行、“爱我安丘”、民族教育、国防教育、航模制作、野外训练等。

    “橙色课程”指向美德传承与和谐家庭,目标是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庭情感和社会交往技能,增强他们对家庭与社会价值观的理解与尊重,内容包括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布艺制作、烹饪技术、面塑艺术、古法织布、茶艺体验等。

    “黄色课程”指向知识探索与科学素养,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内容包括设计过山车、魔术探秘、地震科普、消防科普、交通科普、无线电测向等。

    “绿色课程”指向环保意识与健康生活,目标是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内容包括农事体验、自然探索、心肺复苏、运动拓展、虚拟体验、塑编工艺、木工工艺等。

    “青色课程”指向文化传承与艺术修养,目标是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内容包括烙画艺术、网花艺术、软陶艺术、皮影艺术、京剧脸谱、金属丝工艺、刮画艺术等。

    “蓝色课程”指向科技创新与实践技能,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索科技前沿,培养实践技能,鼓励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创客空间、全息投影、无人机、影视与动漫制作、实体编程等。

    “紫色课程”指向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目标是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内容包括心理沙盘、情绪彩虹、快乐密码、情感小筑、压力管理、性格塑造、“正念”生活等。

    七彩课程采用主题项目学习形式,紧密联系学生真实生活,顺应国家和时代发展要求,与中小学学科课程体系有效衔接融合。

    学以致用,课程实施凸显实践特色

    实践基地采用“任务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核心素养为教学主线,推进课程实施。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在皮影艺术课堂,学生深入体验传统文化,从设计草图到精雕细刻,再到彩绘上色,每一步都展现了学生活跃的思维。通过设计编程,学生们操纵机器人重现皮影戏中的经典动作,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翻跟斗和舞动金箍棒。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对细节精益求精,无论是人物的比例、表情的刻画,还是动作的流畅性,都体现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这样的课程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美的体验,也有助于创新思维和编程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是在科普教育的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价值体认。以心肺复苏课为例,学生们在认识到掌握这项技能的重要性后,积极参与并不断练习,掌握手的姿势、力度和节奏要求,直至能够在模拟情境下通过机器检测和教师考核。兴华学校学生刘俊娴在课后自豪地分享说:“学习心肺复苏,我深感紧急救人的责任重大,随着技能的熟练掌握,我感到自己仿佛拥有了医生的能力,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感在心中油然而生。”这种学习过程是对学科知识的再建构,使实践体认的价值更加丰富。

    三是实施项目化教学,促进跨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实践基地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跨越学科界限,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也增强了对世界的科学理解。以过山车设计项目为例,学生运用科学、数学、工程、技术和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模拟在安丘青云山建设过山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四人一组,通过设计草图、模拟搭建、测试修改,合作完成过山车模型建构,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了探究和创作能力,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和建模,像工程师一样思考和设计。

    构建学生、课程、教师评价驱动闭环

    实践基地从三个方面构建起促进学习、教学和课程发展的评价闭环。

    在学生评价方面,依据《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标准》,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融合,凸显创新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每名学生都配备了成长反思记录本,记录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结合课堂综合评价和学生自我反思,最后对学生给出质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实践创新能力发展。

    在课程评价方面,依据《学生评价课程标准》,让学生对课程主题、内容和体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重视课程的跨学科融合和创新实践。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进行课程更新和迭代的重要参考。

    在教师评价方面,依据《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标准》,学生对教师教学全流程进行评价,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课堂效果。评价结果与课程评价相结合,计入教师考核,激励教师不断反思和提升教学质量。

    这种三维互动的教学评价推动学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创新发展,推动课程和教学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如今,实践基地的课程建设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中国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系列活动实验基地”等称号。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安丘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教育基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