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5年来,山东学生近视率降低4.51个百分点——
校家社“一盘棋”破“小眼镜”顽疾
本报记者 魏海政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顺峰介绍,自2018年9月山东率先颁布实施《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以来,山东学生近视率降低4.51个百分点,学生总体近视率相比5年前实现了下降。

    学生近视率的下降并非易事,对于拥有1482万名中小学生的山东来说,整省推进破解“小眼镜”顽疾,尤为不易。山东针对学生近视防控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经验?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全流程管理,系统化推进

    “山东成立了由教育、卫生健康、体育等部门组成的省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近视防控工作。在全国率先成立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推动全省16市成立近视防控指导中心。”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鹏介绍。

    近年来,山东坚持全方位协同、全流程管理,强化系统推进、科学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建设,山东系统推出近视防控能力提升等6项工程、25条措施。

    济宁市北湖实验小学学生王嘉宁的妈妈在学校近视防控专题家长会上得知近视防控采取“5C”工作模式,即“控防优先、宣教引领、专业矫正、合作共治、中医特色”,这让她对近视防控更有信心了。

    济宁市教育局局长王洪正介绍,作为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验区,济宁市近年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的原则,创新实施近视防控“365行动”,全流程、系统化推进近视防控工作。其中“3”即实行三级管理制度,“6”即落实近视防控“六个一”活动,“5”即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5C”工作模式。

    邢顺峰介绍,2023年4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专门文件部署推进,每学期开展视力筛查,覆盖所有中小学生,为全省1482万名学生建立电子视力档案,并及时向家长反馈,科学预警。

    坚持精准防控,强化科普宣传

    在全流程、系统化推进的同时,山东重点加强精准防控。为此,省级每年投入1000万元作为近视防控专项资金,开展“全流程干预”管理监测工作,引导学生树立主动预防理念。

    “近视防控不仅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而且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眼、爱眼、护眼的知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说。

    毕宏生团队借用传统中医理念,率先在国内开展大脑视觉科学研究,研制了3D扫描和3D打印近视穴位治疗仪,以及针刺、艾灸、离子导入等技术参与近视防治工作,发现了儿童青少年近视治疗的新靶点视网膜双调蛋白,开辟了中医药近视防治新路径。

    加强近视防控科普宣传,也是山东的举措之一。“我们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向师生家长普及眼科学发展历程,宣传近视防控知识和方法,其中‘点亮明眸,呵护未来’近视防控主题社会教育活动还获评‘全省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案例’。”山东眼科博物馆馆长高华介绍。

    山东还成立宣讲团开展“千人万场”集中宣讲,研制并要求中小学悬挂写字执笔姿势和坐姿挂图,引导中小学生规范读写姿势;推出《新课堂·健康校园》节目,广泛开展近视防控知识科普,累计播出近百期,超过1000万人次观看。

    提质增效,压实防控责任

    下一步,山东将如何推动近视防控提质增效?

    “首先是压实防控责任。”李鹏表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责任再细化再分解,印发责任清单,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各方防控责任。同时,持续发挥教育督导考核作用,并将近视防控水平纳入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倒逼防控责任落实。”

    具体来说,山东的做法主要包括推动实施视觉环境改善、脊柱侧弯筛查等提升工程,推广“科普宣教—筛查建档—预警预防—科学矫治”的全流程干预模式,组织近视防控专家等宣讲团集中开展“千人万场”宣讲活动,强化实行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四早”防控机制。

    “我们学校坚持学段衔接一体化近视预防体系,抓小抓早,构建爱眼护眼教育生态,统筹推进近视防控、体质健康及规范双姿工作。”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小学校长林先锋介绍,学校将爱眼护眼与中医药文化、学校课程深度融合,通过打造近视防控科普实验室、安装全光谱护眼灯、配备新型坐姿矫正仪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全校学生近视率连续3年低于30%。

    “下一步,山东省教育厅将以创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切实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给孩子们一个光明的未来。”李鹏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