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以德育人凸显师者形象
魏薇 陈雨

    育人大计,以德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把以德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时代命题,在“大思政”理念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要求下、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重需要下,以德育人富有着新的时代意蕴。新时代以德育人,是以修身为前提,要求教师以德立身、以治学为牵引,要求教师以德立学、以教学为根本,要求教师以德施教。

    在以德立身中以德育人

    以德立身,不仅仅是教师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追求崇高师德、主动为学生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的过程。教师既在无形中发挥着道德榜样示范的作用,也在无形中满足着追求不同层次道德境界的学生多样化道德需要,帮助学生“以师为鉴”进行自我修养。

    教师以德立身,主动成为行走在学生身边最好的道德榜样。教师是离学生最近的人,也是对学生影响比较大的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是否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思考规划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有所选择和参考。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如果时而给予学生关心的问候、真诚的微笑、启发的话语、真诚的叮咛,就会给学生带来深刻而持久的情感影响,使学生深刻感知来自教师的道德影响。而这种记忆和美好的影响不会转瞬即逝,它会在学生的心灵里留下真善美的种子,留下美好的愿景,使学生受益一生。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内核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如此,教师注重自身行为,在言谈举止方面发挥人格魅力,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进行人文关怀、理想引领等。教师自身对理想的追求,更容易打动学生,给学生以极大影响。

    教师以德立身,满足学生“以师为鉴”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需要。实现德才并进全面发展,是每一个学生对自己最大的期望,而这份期望的实现,学生在依靠自己的同时也寄托于教师。学生以教师为自身道德修养的镜子,有利于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个体社会化,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胜任社会中的各项任务和挑战。

    以德立身,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让有道德的人培育有道德的学生。教师须先以德立身,自觉传承中华美德,主动学习道德模范,坚持读书实践,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通过向教师看齐,在接受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影响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自己的道德人格,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在以德立学中以德育人

    道德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牵引与调节作用。在以德立学中以德育人,是教师以崇高的道德理想作为学术追求、以深厚的道德底蕴作为学术研究的底色,在与学生共同前进的过程中,以情感人、以德育人,在学术研究事业中为学生打下健康的思想基础。

    教师以德立学,是将“德”作为最高层次的学术追求,对学生进行感染和引导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知识和本领,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再运用学术研究的方法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领,学生既可能坚持正确的学术研究方向,运用学术研究为社会和国家贡献力量,也有可能走上学术抄袭、数据伪造等学术不端的错误道路。教师自身要以德立学,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坚定家国情怀的学术追求。

    教师以德立学,是将“德”作为最坚实的学术基础,保证师生共同长远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学术研究,是否以先进的思想理念、价值情怀作为基础,体现着教师学术研究的德行修养程度、教师学术研究的思想深度和价值高度。学生在跟随教师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既学习教师如何开展学术研究的方式,也学习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情怀。如果教师的学术研究深深地扎根于个人的远大理想,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美好生活、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学生必然会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思想营养,作为指导自己开展学术研究的价值理念,进而在教师的影响下做到以德立学。

    在以德施教中以德育人

    开展教学是教师的职业核心所在,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有人格的感召、道德的引领和精神的影响。教师能否以德施教,事关教师职业形象的树立,更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以德施教,是坚持知识传授与道德引领辩证统一的教学需要。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需要按照要求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期待教师传授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严谨、是否具有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情怀,从中判断教师德性的高低,将其作为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将教学仅仅作为一项职业的方式,还是视为事关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事业,是用师德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还是无视师德随意敷衍教学等,既影响教学的质量,也影响教师教学的形象,更影响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教师以德施教,旨在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正确价值观。相比知识,道德在学生一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为健康成长奠基、为融入集体凝心聚力、为社会交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自己广博的科学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将自己在学习、处世、生活、育人方面的智慧传递给学生,将传授的知识与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融会贯通,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为学生树立良好师者形象、营造良好教学风气,在多个方面给学生以思想指导和引领,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以德施教不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述与传递科学知识、为学生单独讲授道德知识,而是在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的正确方向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因而,教师需要“受教育者先受教育”,始终保持学习状态,用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提升自己引领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教学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实效性,为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

    (魏薇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陈雨单位系海南省农垦中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