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小小书院饱含浓浓中华情
本报记者 王强
5月12日,新疆唐锦书院的学生在练习书法。 傅志勇 摄
扫码查看
更多报道

    ■在一线

    从图木舒克市区出发,沿着宽敞的柏油路向北行驶,两旁的田地间,不时可以看到辛勤劳作的身影,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

    经过25分钟车程,一幢蓝顶白墙的厂房建筑出现在视线中,这里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五十一团六连的家庭工坊。一墙之隔,掩映在一排黄墙之中的,是照看孩子们的唐锦书院。

    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在五十一团二小就读的11岁女孩苏海巴,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这里,苏海巴在书院学书法、唱歌和跳舞,爸爸妈妈在家庭工坊工作。

    和苏海巴一样,书院里面,几十个孩子端坐桌前,在教师的辅导下一笔一画认真练习规范汉字的写法;另一边的工坊里,孩子们的爸爸妈妈有说有笑地工作着。

    “孩子在这不用担心她的安全,还能学到知识,我们很放心。”苏海巴的爸爸色买提·阿布都高兴地对记者说。

    家庭工坊由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创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在居民住地附近开设小型工厂式的工坊,员工们在家附近就可以开展生产。

    走进家庭工坊,记者注意到,靠窗的墙壁上张贴着“我心中的天安门”的彩页,旁边另一张海报上写着“当月产量满90件、讲好国家通用语言,每组奖励300元”,员工们在自己的工位上有序工作,缝头、翻袜、定型,大家的技艺很是娴熟。

    为何要在工坊旁边建书院?这要从一个困扰公司董事长张文茂的问题说起。起初,工坊的一些员工因子女照顾原因而存在迟到早退的现象,这一度让张文茂感到头疼。

    如何破题?经过再三思考,张文茂决定在工坊旁边创办唐锦书院,聘请专职教师为员工子女免费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书画培训、手工剪纸等活动,并提供书籍、益智玩具,创设公共阅读和教辅空间。“这样一来,也能为‘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张文茂说。

    目前,该公司在五十一团和五十三团、阿克陶县等地共创建6个唐锦书院教学点,拥有13名授课教师,辐射300多名员工孩子。

    “我在这里练习书法,字写得漂亮就能拿到一张积分卡,等我攒到300分,就能拿到一个小玩具。”苏海巴拿着刚写好的书法作品,脸上洋溢着笑容。

    唐锦书院院长纪文彬介绍,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孩子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更加灵动多彩”。

    为了带动更多人支持书院、改善书院条件,纪文彬做起了抖音,前不久一位名叫木斯塔帕·麦如甫的学生在钢琴伴奏下唱起《我爱你中国》感动到热泪盈眶的视频,引起了大量网友关注。

    这台钢琴的背后也有一个故事。

    去年,在广东一个校外培训机构当音乐教师的何宥坤看到唐锦书院的报道后,瞒着母亲来到新疆,加入书院团队当起了志愿者教师。何宥坤在给母亲看了书院的视频后,母亲很钦佩,当即表示愿意捐赠一台钢琴以示支持,这让书院有了第一台钢琴。

    纪文彬说:“好的音乐,沁人心脾。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浓浓的中华情,在音乐的烘托下,不知不觉就被某一个点激发出来了。”

    一位网友看到木斯塔帕·麦如甫的那条视频后,当即联系书院表示愿意赠送30台电子钢琴。

    2月19日,新疆文旅推荐人、“网红县长”贺娇龙作为选手参加央视节目《开门大吉》时说:“如果我能拿到梦想基金,我想把这笔资金捐给唐锦书院。”虽然最后没能拿到梦想基金,但贺娇龙后来还是来到唐锦书院捐赠了10万元。

    “每个人心中都有爱国热情,需要这样的星星火苗去点燃。”纪文彬说,如今唐锦书院收到的捐助物资价值累计达上百万元,图书一万册,拥有大钢琴2台、电钢琴5台、电子琴10台。

    “小手拉大手”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张文茂告诉记者,孩子们从书院回家后,会将所学的文化知识告知父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各民族在情感、文化上交流融合。而另一个作用则是,“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其就业自愿性、自主性和稳定性明显增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