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培养拔尖人才的必然要求。围绕“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拔尖人才”,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中进行了创新实践探索,以“勤实”精神为指引,坚持思政育魂、学科育智、思维育才、活动育人,逐渐形成了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坚持党建引领
创新思政育人方式
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党建工作贯穿学校管理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从学科、课程、队伍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创设“有根、有魂、有情、有趣”的思政情境课堂,突出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的导向。学校组织开展以“共话时政热点,绽放青春风采”为主题的时政播报大赛,让学生分组合作,化身新闻主播,提前收集和整理涉及国安法、民法典、粮食安全、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网红”经济、绿色发展、改革开放、共建“一带一路”、直播带货、网络安全、科技自强与青年担当等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主题的时政热点资料,在课堂上以精练的语言展示,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以此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营造热爱祖国、关心时事、认真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被评为市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两个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对接高校创新平台
跑出教育“加速度”
高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学校积极对接高校,进行了拔尖创新人才的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拔尖创新人才领导小组。2022年10月,山东大学张天德数学名师工作室落户冠县一中。学校充分利用山东大学数学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等级的优势,邀请张天德教授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授课,立足数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搭建数学思维,以此辐射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两年来,学校先后聘请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双一流”大学的知名教授担任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导师,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未来前沿学科引领、思维发展整合等,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未来竞争力。学校与46所高校签订了优质生源共育协议,深化与高等学校联合育人,开启了学校与高校合作共育的新篇章。
坚持学科思维融合
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打造名优教师队伍,加大对名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完善县、市、省三级名师培养体系,积极发挥名师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下硬功夫,深入研究高考,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在多维对比中抓关键、找重点、明规律,既立足夯实本学科的思维培育,又探索跨学科思维融合发展,真正地把握高考发展脉络、熟识学科前沿,以专业素养的厚度拓展课堂深度,在关键时刻提升学生学习的高度,用过硬的品质赢得过硬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先进单位,多名学生在全国数学奥赛、科普科幻大赛中获奖。学校现为聊城市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并与聊城一中、临清一中、茌平三中和县域5所高中实现了学科共建,示范引领共成长,共学共研促提升。
拓宽创新视域
激发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学校以数字化信息技术赋能学校管理,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感受创新的活力,数学创新实验室、智能化宿舍管理系统等无不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创新的魅力。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学校进行《红楼梦》整本书教学,既立足整本书阅读开展读后感活动,又组织学生到河北省正定县,走进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取景地,让学生真切地触摸《红楼梦》文化,让心灵得到润泽,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高中生活紧张而充实,学校创新育人方式,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灵魂陶冶、心灵净化工作,从育、导、培等环节入手,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拍摄心理剧《成长的路上》,演出英语话剧《后妈茶话会》,开展跨学科下的非遗教育传承实践等,使每一名学生的高中学习之路都“有滋有味”。
创新是一条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幸福之路。未来,冠县一中将继续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叠加发展,以高品质、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