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仁爱”育人新担当 和谐发展新作为
——重庆市育仁中学校打造“仁爱”教育品牌发展纪略
许开忠

    重庆市育仁中学校位于两江新区核心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龙兴,是巴渝红色历史名校。学校占地面积150亩,现有45个教学班、学生2300名、教师167名。 

    近年来,学校秉承“育仁育心,日新月异”的办学理念,汲取儒家“仁爱”思想精华,实施“仁爱”教育,探索“仁爱”文化,打造“仁爱”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育人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重庆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欧亚校园足球促进会理事单位等荣誉称号。

    “仁爱”教育彰显核心素养

    “仁爱”教育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打造“仁爱”校园品牌,师生在“仁爱”的氛围里修身立德,家校社美美与共,生长并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新经验。

    学校的“仁爱”教育“大思政”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遵循,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强化创新驱动,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厘定“仁爱”教育“大思政”课程观;由“专人育人”走向“人人育人”,厘定“仁爱”教育“大思政”主体观;由“学段思政”走向“全程思政”,厘定“仁爱”教育“大思政”贯通观;由“校本思政”走向“全域思政”,厘定“仁爱”教育“大思政”协同观;由“理论疏导”走向“知行合一”,厘定“仁爱”教育“大思政”教学观;由“信息孤岛”走向“资源协同”,厘定“仁爱”教育“大思政”资源观。学校以核心素养为理念,引领基地建设,形成立体化、多角度、协同化的“仁爱”教育“大思政”系统体系及一体化创新基地。

    “仁爱”教育聚焦四大目标

    仁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课程求真、精神向善、环境尚美是实施路径。“仁爱”教育致力于实现“大课程”“大课堂”“大教研”“大平台”4类目标。

    一是开发“大课程”:构建“仁爱”教育“大思政”课程创新高地。学校将着力开发出适应学生需要的课程内容,涵盖个体、家庭、社会、国家、自然5个维度,着力实施自律修养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仁己(爱自己)、仁亲(爱家人)、仁人(爱他人)、仁政(爱国家)、仁天(爱自然)的“仁爱”人格素养。预计第一年将开发出5—10门课程,以后每年持续增加5门左右的课程,拟建成“育仁”特色系列校本课程资源库。既注重普及教育,也注意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以“育仁”特色铸就学生美好人生,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有仁爱之心、有礼乐风尚、有智慧品性”的新时代“大仁”之人。

    二是打造“大课堂”:搭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仁爱”教育“助学课堂”。“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其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学校根据学生个人素质能力及未来发展可能性,制定“仁爱教育”教学课程设计。调动优势师资力量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助学课堂”让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体现生本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治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或同伴给予一定指导,努力让“助学课堂”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由“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变,既提高教学效果,又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进“大教研”:建立辐射重庆市的“仁爱”教育研究基地。学校借助市内外雄厚的教研师资团队,在前期已取得的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继续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标准与重庆市学校实情的结合模式,将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建设的根本方向,努力形成课程体系的特色框架、教学方法的有效路径、课堂教学的全新环境、学生发展的综合平台,为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积累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

    四是搭建“大平台”:建立服务于社会的“仁爱”教育区域阵地。学校借助现有的网络资源,创建“‘仁爱’教育课程创新基地”在线平台,通过线上教育的形式,向重庆市免费输出课程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依托雄厚的师资队伍,为市区培养教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模式,掌握翔实的研究和调查数据,为重庆市教育政策的制定或教育咨政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仁爱”教育成果丰硕

    重庆市育仁中学校实施“仁爱”特色教育以来,教育教学不断提质创优。

    课程集群创新:根据学生个人素质能力及未来发展可能性,以个体认识、学习“仁爱”为起点,以个体向家族、群体传播“仁爱”为外延,以个体向社会施行“仁民爱物”为终点,凝练“仁爱”教育“大思政”课程素养目标,围绕个体、家庭、社会、国家、自然5个维度,研制具有“育仁”特色的“大思政”课程方案,按照“必修课+选修课”“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思路,推动课程集群创新。

    教学建模创新:根据“仁爱”教育这一学科具有较强实践性、体验性的特征,遵循学生成才规律和学生“需要—兴趣—动力”规律,将课堂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实现知识内化与外化,创新“仁爱”教育“大思政”多元课堂模式:坚持学生主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创新“大思政”“生本课堂”;坚持亲近自然、回归生活的原则,创新“大思政”“生活课堂”;坚持平等民主、交往愉悦的原则,创新“大思政”“生态课堂”;坚持体验感悟、仁创发展的原则,创新“大思政”“生成课堂”;坚持激发生命、丰富情感的原则,创新“大思政”“生长课堂”;坚持云端构课、数字赋能的原则,创新“大思政”“生智课堂”。

    资源集成创新:教学平台整合多方教学资源,并建立相关教师人员配比,力争实现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学实践相契合。同时,相关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优质师资队伍是学校师生强大的后备力量:一方面保障平台的专业性,另一方面扩大重庆市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平台整合各方师资力量,力争打造成一个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仁爱”教育教学平台。

    学校打造的“仁爱”教育品牌,产生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学校办学特色,如《教仁里子弟 育怀仁英才》《播撒仁爱种子 培育家国栋梁》《育仁中学 让教育充盈仁爱味道》《党建引领 筑新时代“育仁”之梦》《党建引领,“仁爱”教育熠熠生辉——重庆市育仁中学校“仁爱”教育亮点扫描》等。

    教育有痕,润物无声。重庆市育仁中学校将始终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全面打造“仁爱”教育品牌,认真服务每一名学子,给他们提供完善的教育环境和高品质的教学质量。

    (重庆市育仁中学校党委书记 许开忠)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重庆市育仁中学校打造“仁爱”教育品牌发展纪略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5/08/12/ZGJYB20240508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