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深圳小学,体育课已经成为天天见的“主课”。为扎实推进体育课程建设,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2016年起,学校全面推行“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制定实施方案,从课时、内容、师资、场地等方面着手改革,让体育课每天都“不见不散”。 体育是一个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一些地方,体育课经常被挤占,逐渐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些教师的意识里,体育课是“副课”,没有语文数学等重要。深圳小学极力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课,注重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与含金量,为各地学校树立了良好示范,值得推广学习。 其实,真正让体育课成为中小学天天见的课程,一方面需要建立刚性的执行制度,保证体育课程保质保量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体育课落实的监督检查,实行校长负责制,将体育课落实情况纳入教师和学校年度考核,同时公布举报通道,鼓励学生、家长等对随意挤占挪用体育课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倒逼体育课不折不扣保质保量落实。 另一方面需要多渠道引进人才,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课能否开好,校园体育活动是否丰富多彩,教师是关键。基于此,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着力破解教师短缺问题。同时,鼓励学校与周边公共体育场馆、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借助校外资源推动教育与体育资源互融互通。在音乐、美术等其他科目教师资源较为丰富的情况下,开展音体美联动教学,让体育和音乐、美术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趣味性。 此外,学校还要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体育教学形式。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多种运动项目课程内容,如小轮车、轮滑、攀岩等体育类运动项目。还可以结合地域和民族特色,开展个性化的体育教学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对家长、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结合相关专家对于现年龄段学生特点的建议,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选定了三个项目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即拉丁舞、八极拳和轮滑。目前看来,开展效果很好,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具体到课程内容方面,高年级学生可以利用体育课开展体操汇演、队形队列比赛等活动,低年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间时间进行手势舞比赛。 聚焦立德树人目标,各地中小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地采取积极措施,破解现实难题,确保体育课真正得到执行和落实,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期待体育课成为各地中小学生天天见的好课,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系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