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州市于都县站前小学开展足球社团活动 |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双减”工作的大幕在全国正式拉开。两年多以来,江西省坚持高位推动,部门协同发力,不负新时代的使命,“双减”工作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双减”工作之路。2023年江西省“双减”工作的调查数据显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92.3%的家长、88.4%的教师、93.6%的学生对“双减”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
协同发力,打好“双减”攻坚战
江西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一把手”抓教育,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搭建起“双减”工作的“四梁八柱”。
强化上下联动,同向发力
江西省及时出台贯彻落实“双减”的若干措施,把“双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研究部署,高位推动。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调度部署。全省各市、县领导常常第一时间听取“双减”工作汇报、进行调研指导,及时传达落实部署要求,确保不偏航、不走向。
强化动态协同,合力共为
专门成立了由21家省直单位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并建立了8家省直牵头单位和10家省直配合单位分片包干11个设区市“双减”工作的“分片包干”责任制。
为确保“双减”工作的实效性,江西省连续三年将“双减”列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纳入市县综合考核,对重点工作实施“挂图作战”。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资质、人员、资金、课程、安全、执法等方面,出台了各类监管措施办法和制度文件30多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监管政策体系,初步架构起全省“四梁八柱”的“双减”改革政策制度体系,特别是制定出台《江西省校外教育培训跨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工作指南(试行)》,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强化监督问责,全力参与
监督就是促进,监督就是合力。江西省把落实“双减”工作作为政治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发《关于监督推动“双减”工作落实的紧急通知》,及时部署推动纪委监察部门全面介入,实行“双减”工作通报问责机制,通报曝光违反“双减”政策和师德师风的案例,释放“严”的强烈信号,保障“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江西省注重加强“双减”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营造“双减”工作的良好氛围。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制作推送“双减”监管系列短视频,开展“双减”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吸引近百万名群众参与。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刊发宣传报道1824篇,省级媒体刊发宣传报道10441篇。国家教育部门《“双减”改革各地动态》刊发江西经验做法总数达35期。
大力开展校外培训减负治乱工作
江西各地按照“依法规范、有序稳妥”的原则,聚焦关键环节集中发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减负治乱,成效明显。
“重拳”整顿学科类校外培训
持续压减并全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和“备改审”,引导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截至2023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由3082家压减至5家,压减率为99.8%。实施跨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推进“一县一专班”,严查重处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仅2023年全省共出动人员1万余人次,排查各类机构5600余家,查处400多起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退还学费200多万元,每两个月将各地查处的案件向社会公布。
全面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出台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对机构资质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全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均已完成重新审核登记。
加强校外培训安全监管
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条件、课程、收费、安全进行全面规范,全力加强安全监管。制定校外培训机构十条安全底线要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安全治理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发现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机构952家,已完成整改948家,关停4家。大部分机构配置了安防器材“八小件”,安装了智慧消防物联网智能终端。全面推广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搭建起“部门监管服务、机构合规运营、学生家长放心”的校外培训治理体系,实现校外培训“一网统管”。截至目前,江西省校外培训机构基本全部实现预收费资金全流程监管,预收费资金在全国监管平台的支付开通率为94.27%,通过平台购课消课比例为97.41%。
江西省以“三个先后”(“先立后破、先礼后兵、先试后做”)推进校外培训监管执法。印发了《江西省校外教育培训跨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工作指南(试行)》,明确了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流程和执法事项基准;出台了《江西省教育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明确了教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为江西依法治理校外培训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推动日常治理监管规范化。
《强化部门联合执法 健全校外培训治理机制》《“智慧作业”为落实“双减”提供技术赋能》《江西省全力维护校外培训工作安全稳定》等江西省“双减”成果被国家教育部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宜黄县、青山湖区、南康区的校外培训治理案例被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加快用力,推动“双减”提质增效
“双减”见效,关键在守好学校主阵地。守住学校主阵地就是守住“双减”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将“双减”落实到底。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制定义务教育教学基本规范、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新课程实施办法,深化优秀教学成果培育和推广应用,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强化动态性、数据性和全面性的过程性评价。
制定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实行作业总量控制。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印发《江西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推行“1+N”课后托管服务模式,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在每个教学日开展的兴趣类活动和社团拓展类活动时间占比不低于课后托管服务总时长的50%,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内容。目前,江西省开设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参与率达96%以上。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调查显示,江西省90.4%的学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和66.8%的学生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时长比两年前减少了一半。家庭教育支出有效减少,89.7%的家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支出比两年前减少了一半,67.9%的家庭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支出比两年前减少了一半。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66.8%的家长陪伴接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长、59.3%的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长比两年前减少了一半。
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功能
江西省充分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作用,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全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开展全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创新实践试点工作,设置首批全省试点县(市、区)14个、试点学校(幼儿园)233所。上饶市弋阳县、新余市渝水区、赣州市定南县、萍乡市芦溪县被确定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通过召开“双减”家长会、开展“双减”家访、发布“双减”信息、组织监督员巡查等方式,发动群众力量进一步助推“双减”落地。
国家教育部门2023年对江西省的调查显示,学生作业负担和家长负担都有效减轻。81.7%的学生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在规定的90分钟以内,96%的学生能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90.4%的群众认为,学生书面作业量比“双减”前明显减少。学生和家长总体负担有所减轻。
奋力打造科学教育先进区
2023年12月8日,江西省首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交流会在江西省科技馆举行。现场的无人机和机器人表演、各种科学小实验等充分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引起了一阵阵欢呼声。
科学教育“加法”为“双减”下一程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江西省抢抓机遇,以“全域联动,奋力打造科学教育先进区”为目标,奏响“新时代科学强音”,在科学创新的沃土上奔跑。
江西省制定《江西省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条件保障行动、教学改革行动、社会实践行动、成果培育行动四大科学教育行动,全面部署推进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先后举办全省首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交流会,面向全省教师征集优秀科学教育研究论文,建立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开展科学教育试点工作等。特别是依托江西省科技馆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组织全省中小学生参加“科技一日游”“科学真好玩”实验表演秀等科学体验教育活动,2023年进馆参观体验突破260万人次。
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基本内容和要求》,为全省中小学校改革创新加油鼓劲,提倡各中小学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开阔视野,不断创新、探索科学教学内容、理念和方式。
征途如虹,浩荡前行。2024年是“双减”三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验收之年,江西省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持续推动巩固“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努力成为“双减”改革的示范区、科学教育的先进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确保江西省“双减”工作三年目标顺利完成。
(王锋旗 夏建龙 罗贵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