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西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
弘扬丝路精神 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孙梅

    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的大机遇,深化与共建国家的交流合作,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教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壮美宏图中,西北师范大学承接丝路精神,融入国家战略,努力为“一带一路”倡议书写新的篇章,为教育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融入国家战略,让人才和思想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

    2019年4月、2023年9月,由西北师范大学主编的“中亚国家法律文本翻译丛书”《吉尔吉斯斯坦常用法律》中文版、《哈萨克斯坦常用法律》中文版分别在中国北京、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首发。翻译出版“中亚国家法律文本翻译丛书”,是学校作为高校新型智库,依托学科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旨在为我国了解、学习和研究中亚国家法律提供便利,为国内企业在中亚国家投资、合作、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为推动深层而广泛的经济、人文交流合作作出应有贡献。今后,西北师范大学还将陆续翻译出版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常用法律文本。

    2023年9月,西北师范大学在“一带一路”首倡地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市举行第六届“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西北师范大学与中亚高校此前已成功联合举办了5届该国际论坛,该论坛目前已成为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学校将继续探索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合作的新途径,积极推进务实合作,为促进中国和中亚民心相通发挥夯基垒台、铺路架桥的作用,为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人才和创新支撑。

    2023年12月,首届“亚欧国际教师教育论坛暨甘肃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会议通过国内外专家的学术交流、成果观摩、文化展示,凝聚起更加广泛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新共识,也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注入了新动能。中外专家在互动分享的过程中,传递弘扬教育家精神;同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生互访、资源共建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不断拓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广度,为教育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人文交流

    弘扬丝路精神,描摹丝路画卷。2020年至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由甘肃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部门主办的三届“‘一带一路’百校结好绘画展”,以画为媒,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师生搭建了艺术交流活动平台,促进了青年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各国青少年艺术家共同描绘“一带一路”繁荣发展的美好故事,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力、鲜明独特的绘画风格以及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景。

    抢抓机遇,加强中亚高校间深度教育合作。西北师范大学抢抓机遇,持续深化与中亚高校的教育合作。不断加强教育、旅游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智库合作,把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做大做强;在新领域合作上,助力国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加快培育数字领域合作新模式。加强中亚高校间的科技合作,利用高校间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模式开展科技合作。

    教育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纽带,更是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引擎。中亚国家与西北师范大学交往的传统高校和机构对与西北师范大学的合作交流充满信心,深化与西北师范大学合作的愿望强烈,中亚高校也迫切希望通过互访加深彼此了解,寻找合作契机,在学科建设、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方面开展持续交流,深化合作层次,拓宽合作内容,研究创设彼此受益的合作项目。

    改进外国留学生培养模式,提升培养层次。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甘肃省不断加强与中亚经济合作,甘肃地处欧亚大陆桥核心通道,特别是河西走廊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近年来,甘肃不断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西北师范大学积极联系和开拓中亚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就业基地,使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全面了解甘肃的商贸优势,毕业后能成为甘肃和中亚商贸对接发展的中坚力量,回报母校,做中哈两国友好交流的使者。成立中亚国家留学毕业生联谊会,拓展中亚毕业生人脉资源,在对外交往中牵线搭桥,助力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

    (孙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西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5/06/08/ZGJYB20240506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