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视窗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西安医学院
强化思政引领 坚定理想信仰
王晓燕 吴思思

    西安医学院着眼“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定位,构建以思政教育与医德教育融合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一主线四结合”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为健康陕西贡献力量。

    提升思想认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西安医学院坚持“强教必先强师”的办学理念,坚持筑牢底线和高位引领并行,主动对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要求,凝聚人才培养共识,明确教书育人的角色定位和使命担当。一是强化学习,增强思政育人意识。抓好专题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会议、主题教育、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专题报告会、主题教育实践研学活动暨统战工作部署会等契机,持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将国家、陕西省教育部门及学校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学好、学透、弄懂,确保教师始终站在思政理论前沿,不断增强思政育人意识。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宣讲活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纪律规范教育,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切实增强教师遵守职业行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选树典型,评选年度师德标兵,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鞭策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崇尚实干,夯实理想信念之基,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三是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一方面,制定并下发《中共西安医学院委员会关于建立抓好思政课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领导干部听、讲思政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过实施学校领导与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工作机制,加强学校领导与思政课教师的联系,激励思政课教师潜心教学;聚焦思政课建设,狠下功夫抓集体备课、抓教学改革、抓教师培养,深入了解教学一线状况,及时查找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在教师课堂教学方面想实招、想高招,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坚持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组织教师参加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现场展示活动、陕西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竞技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协同多方力量

    强化协同联动育人

    西安医学院以“大思政”观为引领,抓牢思政工作的方向盘,有效整合各方育人资源,不断完善各部门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体系,优化全员协同参与的“大思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汇聚思政育人合力,夯实立德树人之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深耕课程建设,履践课程育人。西安医学院从2018年开始,经过“广泛宣传,重点培育—全面实践,人人参与—深入研究,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的持续推进,不断丰富课程育人内涵。基础医学部建立“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教学模式,组建12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统筹推进30余门课程的协调发展,在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中加强职业素养、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教育。构筑网络育人平台,强化内容供给。西安医学院与陕西省委网信部门签订共建校园网络文明示范基地合作协议,打造网络育人新模式,加强对校园网络及新媒体的管理,提升教育数字化治理与服务能力,推出特色线上课程,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潜在的思政功能,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发展进步相结合,牢固树立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心理育人,促进健康成长。西安医学院积极整合心理育人资源,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开展“阳光照进心灵,绽放青春梦想”“心随影动”“亲爱的你们,快乐吗?”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重视实践引领

    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西安医学院聚焦“大思政课”建设,强化实践育人,搭建多元化实践育人平台,拓宽实践载体,加强学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品质。成立“大思政课”育人体验中心,设置思政文化长廊、“大思政课”育人虚拟仿真体验室和“大思政课”创新工作室,引入虚拟仿真、大数据等教学技术,拓展思政实践教学渠道,丰富教学资源,推动实践教学常态化。发挥陕西地方红色资源与医药文化优势,在铜川市药王山等地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聚焦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开展校内外相结合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促进思政教育和医学伦理学教学互融互通,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例如,前往西安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重温历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学生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赴永丰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等地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暨“国家公祭日”红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现场进行“微党课”教学,号召学生铭记英烈精神,发奋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王晓燕 吴思思)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