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期间,宜都市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吴红莲在宜都市清江小学进行教学展示,讲授四年级课程“走进‘度’的故事”。黄维 摄 |
为破解年轻教师成长难题,湖北省宜都市在小学数学教师国培项目中探索“自主选学”方式,从教师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教师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年轻,思想活跃,反感“被训”,但也有自己的教学短板……湖北省宜都市相关教育部门在调研中发现,本地小学数学教师八成左右都是10年教龄以下的年轻教师,他们渴望成长,却反感“一刀切”“满堂灌”的传统培训方式;部分人正在遭遇成长瓶颈,渴望得到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的双重提升。
如何改进培训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宜昌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赵运兵介绍说,为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借“国培计划(2023)”之机,他们在宜都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探索实施新的培训方式,针对本地教师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参训教师“自主选学”,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与研修活动。
烹制营养“自助餐”,增强“自主选学”吸引力
为增强“自主选学”的吸引力,此次培训采取“教师自主申报、能力诊断、菜单选课、教师选学、校本研修、应用实践、考核评价”等方式。“自主选学”方式让参训教师有了更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
选主题: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四个“自主选学”主题,具体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方面,涵盖小学阶段数学的全部内容。每一个主题下分别提供课程标准解读、关键问题专题研讨和课例示范等多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培训过程中依据所选研修主题“合并同类项”,相关教师分为四组,分别编入四个研修工作坊,参加相关培训活动。
选课程:培训具体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维度课程,以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主旨。前两项为必修课,“专业能力”为选择性必修课。
选个人成长“小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师个人需求可灵活调整,比如有的教师开始选择进入小学数学一坊“数与代数”小组进行主题学习,后来发现自己更迫切需要提升实践能力,就自主转入了四坊“综合与实践”小组。在选择性必修课“专业能力”中,参训教师可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或者学生激励与评价等具体范围中,选择一个较小目标作为突破口,通过具体的课例操练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提供更多演练舞台,让学员成为“主角”
宜都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艺红说,“自主选学”不是放手,而是旨在真正激发参训教师积极性,成为学习与研修主体。宜都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自主选学”试点研修的全程都有教育行政部门人员与专家跟进,力争现场解决问题。
“三人行”团队,全程跟进。项目组聘请“武汉市—宜昌市—宜都市”三级实践指导专家组成专家组,组建指导教师、坊主和班主任三类角色组成“三人行”工作团队。训前设计任务驱动,引导学员自主反思,明确培训重点与学习任务;训中设计任务驱动贯穿培训全程,以学员自主选学主题的趋近性组建工作坊,以工作坊为单位,以整校推进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的校本研修。
专家现场引领,群体互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李文华带领学员逐字逐句分析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每个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如何解读,如何落实到教学中。培训后,学员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查阅资料,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去实践。
线上线下结合,共同攻关。宜都市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陈春妮作为项目指导专家,全程引领坊主组织各小组在校内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本研修活动63次。在集中培训理念研修阶段,邀请省内外专家围绕“单元教学实践”“教学练评一致”“教学反思与改进”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度解读与案例解析;在校本研修与课例研究阶段,各工作坊针对教学难点,开展丰富的课例研究与教学演练活动。
自我诊断与反思,带来由内而外的改变
为促进年轻教师真正成长,此次培训强化了自我“诊断与反思”环节。
自我能力诊断。训前提供名师示范课线上学习资源,让学员反思自身教学,进行自我诊断,找到自己的教学现状与新课标要求之间的差距。针对前瞻内容、政策解读类内容,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讲解;围绕课程主题,采用以案说理的方式,通过优秀案例分享,进行分析与阐释。最后,专家与参训学员对话、交流研讨,共同提炼、归纳解决策略;组织学员以工作坊为单位展示交流研修成果,并邀请专家即时点评,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反思自身教学问题。通过线上问题研讨和线下工作坊专题研讨,很多教师开始深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宜都市陆逊中小学教师李芳说,新课标中“统计与概率”相关内容,涉及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变化,一是第一学段把“分类”调整为“数据分类”,二是把“百分数”内容移到“统计与概率”领域。原来她没有深思实施新课标与教学方法的关联。现在教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分扣子》一课时,她注意引导学生按颜色、形状、扣眼数等特征进行分类……对分类结果进行数字化、符号化处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分类”到抽象的“数据分类”的过程,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如何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对许多小学教师来说是难点。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教师胡开敏意识到,应先改变畏难思想,制定细化评价指标。在结合“度量衡的故事”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设计三方面评价方式。具体涉及:有关学习过程中的作品、报告等物化成果;有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包括操作、交流、创意等,在每课时临近下课时,请学生自评和互评;有关理解与迁移,学生对度量衡中量感的理解,并能否将之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问题。
强化迁移运用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在团队研修阶段,围绕共同的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尝试做”行动,聚焦将课程理念落实到实践的关键行为。很多教师由此学会了迁移运用,主动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培训给每位教师规定了硬性的研修任务,即每个人必须围绕所选主题下的一个小主题进行一次重点研究,提交一份教学改进案例,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内容。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教师吴锦凤以“折线统计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进案例,受到了普遍好评。很多小学生觉得统计太“高大上”,与自己没关系。仔细研究专家优秀课例后,吴锦凤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她以学生熟悉的共享单车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统计“哪个品牌的共享单车骑行次数最多?哪个最少?”同时对比不同月份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以前学过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已经无法满足时下需要,从而引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性。
此次培训历时3个月,参训学员100人,生成“单元—课时”教学改进案例100份,优质示范课4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资源包4套。示范课“度量衡的故事”获得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五届全国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