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聚焦·中考作文复习策略①
记叙文双线结构是中国传统叙事文学常用的写作技巧,两条线索或平行、或一明一暗、或交叉,呈现出结构明晰、内容丰富的写作特色。利用双线结构的行文技巧,可以让学生在中考考场写作时跳出常规思维,展现更为深刻的生活思考。
双线并进:巧用行文脉络
双线并进是双线结构的一种形式。在写作时可以分别叙述两个人物或者两件事,也可以叙述一件事的两种发展方向,形成“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效果。这样的双线表面是平行发展,但在叙述中彼此照应、对比、交叉、重合,形成主次分明的叙述效果,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了解事件的变化过程,更能了解其中的内涵与思想。这样的行文技巧,往往能增强文章的阅读感受,丰富文本的内涵。
中国古典小说常用双线平行的技法,《智取生辰纲》是其中的典范。一件事分叙“押送”“智取”两个方面,最后相聚,矛盾冲突集中在一天一个地点,这样先分后合,双线并进,又照应交织,使故事更为丰富。
在中考中,学生可以通过叙述两个人物的不同表现,从而使文章更为充实:
楼下,妈妈急匆匆的身影出现在小区大门。她手里拎着一袋食品,步履匆匆地向家里赶,看来今天又将是一个忙碌的周末。楼上,爸爸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电视屏幕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我提醒了他几次,妈妈叫他收拾收拾,等会儿要做饭,他却一点也不在意。“报告父亲大人,妈妈已经进小区了!”“什么?!”那一跃而起的样子,与之前躺在沙发上的模样判若两人。一顿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把客厅收拾好,妈妈就进门了。爸爸连忙将她手中的食品接了过来,眉开眼笑地连声说:“老婆辛苦了,你看我刚把房间收拾好,正要收拾厨房!”一场风波就这样消失。
——《我家的“懒”老爸》
小作者非常巧妙地通过楼下、楼上的地点变化对妈妈、爸爸进行双线描写,将周末的故事展现出来,最后双线交织在家中,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让人难忘。对爸爸的描写细腻生动,展现了一个看似“懒”却爱家人的好父亲、好丈夫。双线并行,却又巧妙交织在一起,既生动形象又结构明晰。在考场写作时,双线并行还可以写事件的两个发展方向,能使文章具有思辨性,展现写作者的深度思考。
双线显隐:展现写作深度
双线显隐是常见的双线结构形式。在写作时两条线索一显一隐,形成明暗双线的艺术效果。明线就是从文章表面文字中能看见的、贯穿文章始终的、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常见的明线为时间、地点、事件的变化。暗线往往潜藏于文本深处,可能是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可能是在某个时代下社会思想意识的变更,或者是隐藏于文本中的思想情感。明暗交织往往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表达的思想更深刻。《藤野先生》就是明暗双线的典范,鲁迅先生通过明线写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用暗线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及自己的思想变化过程,这样明暗双线的写作,使得本文内容丰富、意味深长。
在中考中,学生可以通过明暗双线的结构,展现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这样的文章往往更有内涵:
春节回家,竟然发现奶奶换手机了。她曾经使用的是一个只能接打电话的老年机,没想到竟然换成了一部智能机。没事时,奶奶总问我手机怎么用,我只能一点一点地教她,可她总是笨拙地用手指在手机屏上划着,却怎么也划不出自己要的界面,连声叹息:“老了,不中用了!”我安慰她说:“您就用过去的老年机不好吗?”“这怎么行?”她说,“现在买菜都用手机支付,更重要的是想你们时也可以和你们视频啊!”听到这里,我不由眼中一潮,拿出笔来,帮她把使用步骤一步步写好。自那以后,奶奶洗完衣服、拖完地,就坐在沙发上,仔细研究微信、支付宝、百度地图等。最初我不明白奶奶费时费神学用智能机做什么。渐渐地,我明白了,奶奶不想被社会淘汰,她想尽力跟上社会的脚步。一如在广场上纵情欢快跳舞的时候,她想成为紧跟时代的老人。
——《变》
明线写奶奶手机的变化,暗线写老人紧跟时代的变化,既有生活体验,又有时代背景,明暗双线结构清晰,让文章的思想高度呈现出来。这种以小见大的选材,通过明暗双线的方式展现出来,更能巧妙地展示出文章的力度与深度。
双线交织:升华文章情感
双线交织也是双线结构中常用的形式。在叙事中通过视角的变化,让叙事更有层次感。在叙事中,写作者往往以一定的身份来呈现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亲历者与参与者不同视角。无论以何种视角,都必然有主次之分,通过主次视角的变换,往往能让叙事层次分明,双线结构明晰。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通过主次视角的变换来叙事抒情,全文以“我”的视角写“父亲”,在“我”眼中,“父亲”是迂腐守旧的,他步履蹒跚,买橘子都特别艰难。在“父亲”眼中,“我”永远是他未长大的孩子。通过双视角的描写,文章情感更显真实与真挚。主次双视角的变化,让叙事内容更为充实。
在中考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角的变化,使文章富有变化,更加生动:
爸爸是一名医生,2020年春节,他刚回家就听到武汉封城的消息,决定马上赶回医院。明天就是除夕,但他决定今晚就走。寒风呼啸的夜晚,我看着他将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搬上车,仔细地戴好口罩。“爸爸,你能不能不要去?”他看着我和妈妈,故作轻松地笑了笑说:“没事!现在医院缺少人手,我应该回去!”我望着他,他眼中流露出疲惫与紧张,额前的白发与皱纹显得格外刺目,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爸爸看到我们眼中的担心与惊恐,放下车窗说:“你们放心,不会有事的!”看着车子越来越远,我忽然觉得,爸爸也是伟大的,在这样危险的时候,他还想着医院、想着同事、想着病人。
——《我身边的一个“小人物”》
在国难当头时,这些逆行的白衣战士是真正的勇士,尽管他们平凡而普通。在这样一次特殊的告别中,“我”眼中的父亲是如此高大,在家国大义面前,他的离开显得格外高尚。主次视角的转换,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真实。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第二初级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