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提升了0.1个百分点。 综合阅读率稳步上升的同时,数字国民阅读方式呈现多元化特色,数字化阅读成为主要增长点。《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7亿,市场总体营收规模为567.02亿元,同比增长22.33%,成为近五年来的最高增速。听书和视频讲书等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成年国民喜爱。数据显示,2023年有36.3%的成年国民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有4.4%的成年国民通过视频讲书的方式进行阅读。 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智能移动设备和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普及,数字阅读得以迅速发展,这为数字阅读成为触手可及的一种形式准备了前提条件。数字阅读也以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快速地抢占了纸质阅读的阵地和风头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则检索更为方便、内容更为丰富、成本更为低廉、传播更为快捷、互动性更为灵活,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受大众喜爱。 相对于传统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或者听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托高速的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阅读资料,大大提高了阅读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以听书为例,《喜马拉雅2024春季有声阅读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人均有声书听书量9.7本,其中小说网文、健康心理、生活日常、儿童成长、学习励志社科位列有声阅读内容类型专辑量前五。平台与众多出版商合作,已成为中国好书榜、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雨果奖等经典文学奖项的有声阅读聚集地。在喜马拉雅上,仅茅盾文学奖作品累计收听量就超过7亿人次。将经典作品转化为有声读物,不仅实现了优秀经典作品的转化和传播,也能够让用户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随时随地的听书中实现个人成长。 此外,数字阅读内容丰富多样,还支持多媒体元素的插入,读者可以通过链接、评论、分享等功能与内容或者其他读者进行互动,阅读体验大大提升,阅读群体和范围也得到有效扩大,加速了知识的传播、交流和共享速度。 人们逐渐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反映了阅读习惯的演变,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数字阅读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新潮流,推动阅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数字阅读还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和乐趣的重要途径。 数字阅读同时还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与数字时代相伴而生的多元化阅读不仅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数字技术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基于数字阅读为基础的多元化阅读的需要,新的阅读需求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受众群体,促进了文化内容的优化和创新。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有效地促进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共同进步和繁荣,能为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面对阅读形式的新变化,社会相关方应当主动适应并积极作为,努力推动数字阅读新形态下的全民阅读蓬勃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数字阅读作为新兴阅读方式的代表,虽然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它仍不能遮蔽传统阅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二者并非对立的博弈,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关系。我们应在数字时代努力构建新兴阅读方式和传统阅读方式共生的一种新关系。 数字阅读虽然具有便捷、便于存储和检索的优势,但却缺少了传统阅读所独具的触感和氛围上的优势。同时,二者都需要一系列资源的支持,也不断地产生着独特的资源。因此,通过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数字平台,如数字化图书馆、展览馆等,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阅读资源数字化,让传统出版物借助数字平台进行网络推广,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此,既可以让读者在数字平台上获得传统阅读的感受,也能让读者在传统阅读中融入数字化元素,在复合阅读中充分享受深度阅读之益。同时,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健康、多元化阅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人们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和环境。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要引导读者多元选择、有意识地融合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不断拓展阅读领域,培养深度阅读和批判思维能力,实现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的和谐共生。 (作者系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