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以“大旅游、大文化、大资源、大产业”为思想指引,立足内蒙古、依托西部民族地区、突围环渤海、面向全国、放眼“一带一路”,紧紧围绕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文旅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培养忠诚党的事业、具备国际视野、富有家国情怀、投身财经实践的杰出人才。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内蒙古财经大学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宗旨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实践教学制度
加强设施建设
内蒙古财经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实践育人制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监督,实施学生实践教学反馈,引入数智化高新技术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新途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同时,建立自治区级旅游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文化和旅游数字技术实验室,推行课程实践与实践课程双管齐下的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以综合应用和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式实验教学延伸体系,形成“岗位实训+创业模拟+创业孵化”一体化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以“基本技能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竞赛型实验—创业大赛—校内模拟岗位实训模拟创业—真实创业”为核心环节的实验教学。
重视专业认知实习
创新教学模式
内蒙古财经大学为加强学生对行业的实践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责任感,建立包括校内实训室参观和校外企业参观调研在内的新生认知实习教学体系,将课堂搬到“路上”、搬进旅游目的地,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优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为学生专业学习研究提供广阔的视角,突出和强化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带领学生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一方面,通过自然博物馆讲解员的解说,让学生领略壮美内蒙古、远古内蒙古、恐龙故乡等主题展厅风貌;另一方面,带队教师结合场馆布局、语音讲解系统、智慧旅游运用等进行现场教学,加深学生对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游览线路规划与设计、旅游标识系统建设等专业知识运用的理解。又如,组织学生前往乌兰察布市开展“研学旅游线路策划”及考察活动,通过了解火山知识,观察火山的地貌形态、景观特色、旅游资源等,分析火山的旅游价值、开发潜力、保护措施等,提升学生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规划实践的感知力;根据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旅游产业经济分析”“旅游产业规划与战略”课程内容,组织2023级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赴丰镇市隆盛庄古镇文化旅游区开展为期两天的专业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当地旅游发展进行深度调查,从环境条件、资源现状、客源市场等多个方面对当地旅游发展进行评价分析,让学生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深入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增强专业认知和实践能力。
坚持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协同育人
内蒙古财经大学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北疆文化建设为依托,加强与属地政府部门、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掘社会教学资源,共筑互动联动之势,协同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市场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云驴通杯”第十二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和学校“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之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等竞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展现技能、交流技艺的舞台,并安排专业教师团队制定合理的备赛计划,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对选手进行针对性辅导,营造良好参赛氛围,充分展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旅游学院的办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另一方面,与新东方呼和浩特分校、丰镇市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新丝路文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内蒙古纵横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内蒙古安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实习、实践、实训基地协议,以及时通畅的产教信息对接、丰富优质的产教资源集聚为支撑,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践行旅游专业化发展的使命。
内蒙古财经大学秉承“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和文旅产业需求,强化旅游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李晓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