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区桂城街道文翰中学学子风采。资料图片 |
■注重营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氛围,重视信息化对教育的赋能作用,广东佛山南海区通过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推动教育评价从“指挥棒”升级为“推进器”、从“检测站”转型为“加油站”。
用数据说话,以评价育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通过教育质量监测,构建了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各层面的多元立体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教育评价从“指挥棒”升级为“推进器”、从“检测站”转型为“加油站”,探索和提炼出具有南海区域特色的教育评价改革经验。
基础:建立关注学习过程的区域监测制度
2012年7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南海区成为中心首批区域监测联盟单位并随即开始了教育质量监测实践。2013年6月,出台了《改革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推行教育质量绿色评价的指导意见》,在广东省首推教育质量绿色监测:每学期开展基于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学业质量监测、影响学业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监测学科不仅有语数英等考试科目,还包括音乐、美术、信息科技、综合实践等考查科目,监测指标尤其关注影响学生学业的因素,以及学生为学业所付出的各种代价,前者包括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习惯等,后者包括学生作业和考试负担、睡眠时间、身心健康等。
南海区开展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有三个特色。一是监测抽样方面,采用基于抽学科抽年级的全样本监测。监测对象为五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监测周期安排为每学期设置2门科目。这一举措实现了在不增加学校和学生测试负担的情况下,对学生综合发展表现实施全面监测。二是监测队伍方面,建立了区域教师教育监测能力发展共生体。从镇(街道)、学校遴选了一批具有一定统计学、教育测量学、信息技术等专业基础的教师,与各学段、各学科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发展共生体。三是结果应用方面,撰写包括区域总报告、镇(街道)报告等系列报告,相关报告在每年年末召开的全区教育发展状态公布会议上发布,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对使用监测结果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理念逐步内化。
南海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深刻改变了区域教育生态,营造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氛围,促进了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例如,从监测结果中发现某镇学生学业负担在全区处于高位,为此南海区专门出台工作方案,从期末考试命题到学科成绩等级化呈现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消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期末统一考试,各小学各学科成绩以等级的形式入册和入档。再如,监测表明某镇(街道)教育装备配置水平处于全区低位,次年镇政府随即拨付4000万元增补相关学校藏书、多媒体设备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维护了教育公平。
聚焦:实施核心素养本位的学生综合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全面发展,是南海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主要方向。2022—2023年,南海区申报并被遴选为科技部“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项目实验区和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域。其特色表现在——
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综合性。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框架,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丰富其内涵,重点刻画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跨越学科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模型由“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修养”三大维度组成,下设“身心健康”“自我管理”“问题解决与创新”等10个指标、36个基本要点。
评价方法方面,在沿用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基础上,依托南海教育云生态的教育数据基座,无缝对接试点“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平台”(SEED平台)及广东省学籍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支撑资源共享,支持大规模跨学段学生的成长跟踪,全面、科学、有效测量学生综合发展水平。测评工具集成于SEED平台,主要包括表现性评价活动、心理量表、标准化测试、问答填报四大类型,有科学探究能力、心理健康、协作问题解决、身体素质等多项测评,学生分散在2—3个月参与完成。
评价结果应用方面,南海区注重树立“评价育人”导向,给学生装上成长的“发动机”。2023年,发布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区域总报告1份,镇(街道)报告7份,学校报告(按学段区分)244份,学生个人报告25.53万份。针对试点测评反馈的学校均衡指数低、班间差异明显问题,提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建议,进一步推进区域循证教研、“精深”教研。
赋能:创建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的技术平台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字技术优势为推动教育评价理念与方式的升级、破解教育评价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南海区重视信息化对教育的赋能作用,大力推动区、镇(街道)、学校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为区域大规模因材施教提供条件。
区域层面,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参与的实时在线学习及评价平台——南海云课堂。依托学生自主选课平台、“书+网”阅读平台、信息技术平台等子平台,积累学生个人特质记录、课程和表现记录、生涯选择等数据,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机制。
学生自主选课平台,聚成了南海区“校本课程大超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校外课外创新实践课程供学生选择;“书+网”阅读平台,通过群文阅读、群书阅读,实现线下阅读、线上评测,线下写作、线上分享的新模式;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开展小初高学生信息素养可持续发展的跟踪测评,教师和家长既可借助该平台发掘学生个性发展情况,也可从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过程评价。
镇域层面,南海区丹灶镇教育发展中心以全镇9所公办中小学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试点学校,整合家庭与社区,构建多维评价场景和多元评价主体,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路。通过研发的学校端、家长端评价小程序和后台管理网页,在单一教师评价外增加了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等的参与,观测学生成长的场景贯穿学生在家、在校、在社区的实践等,可以全面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学校层面,如里水镇中心小学为每名学生建立了“电子成长档案”。学生各阶段道德素养、智育素养、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劳动素养的成长点滴,都会通过教师、家长包括学生本人提供的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材料存储在云端,留下成长轨迹。
多年来,南海区依托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基础,聚焦学生综合发展内涵和评价手段,打造了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学校综合治理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