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面向我国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创新维度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衔接弱、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郑州轻工业大学依托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基于OBE理念,构建先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革新,深挖产学研用体系和协同育人价值体系搭建,通过“创意思维—创新实践—创业实训”“三创”融合、“创新教育—专业融合—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四位一体”,解决当前创新创业发展难题,推进高校提质转型发展,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建设专创融合示范课程,打通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程
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根据培养方案修订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开设产教融合课程,将“专业导论”与“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无缝衔接、有机整合。通过“专业导论”向学生传授专业前沿技术,并通过团队项目汇报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维启蒙和引导,并筛选拔尖人才,便于后期分层次培养教学。采用创业导师授课模式,以项目驱动法分团队教学,针对立项调研、技术攻关、实验实践、创业模拟等模块进行全方位系统教学。同时选拔优秀的团队及个人开发产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等,以赛代练。通过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程整合,实现跨学期教学,解决了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脱节断档的问题,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构建“学科—专业—产业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
以国家“双创”基地导师为纽带,以学科、专业、产业为基础,以产业链为导向,重构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建了一套融合学科、专业、产业链的培养模式,形成高黏性的协调机制,通过“做中学”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基于此,学校打造了“四个一”工程:构建一支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指导教师团队(基础),培育一批技能全面的拔尖人才(核心),开发一批结合市场需求、教师科研、学科特色的产品(可持续性),最终形成一套(学生培养、教学发展、产学研一体)完善的创新创业模式。
提出“阶梯式—全历程—闭环”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依托国家“双创”基地(平台),培养模式通过大一启蒙教育、大二技能培养、大三自主创新、大四综合提升,最终通过国家“双创”基地平台创新毕业设计环节,实现以老带新,形成良性闭环。首先,确保学生创新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及人才队伍的新旧交替;其次,通过阶梯型的训练提高学生创新基本技能,同时持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确保学生不掉队;最后,学生通过创新毕业设计深度参与科研项目,产出科研成果,并基于成熟的技术进行产品开发,并做好创新成果的传承和升级,形成培养机制的闭环。
通过“阶梯式—全历程—闭环”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训练,学校80%以上的学生在个人综合技能、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近5年,依托本项目累计指导学生开发产品100余件,获得国家、省级等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共300余项,其中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
基于该模式,学校目前已联合10余家行业主流企业,连续4年举办了“知行创新创业科技竞赛”,超1000人参与,该赛事将校友、行业企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室等有机结合,加强了创新创业与产学研联合,拓展更多创新创业方向,打造更多创新创业载体,全面提升了创新创业水平和质量。
建立多元化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制度设计。一方面,根据工程认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目标,通过对项目汇报、竞赛成绩、调研成果、团队互评等进行全面有效考核。同时建立形成性评价,关注全员教学效果,最终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自评结果,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联合企业、产业建立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打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说了算”的现状,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引入不同类型的评价主体,在学生创新创业实习中纳入实践企业的评价。另一方面,学校打破“唯分数论”,将知识产权、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企业产值、社会效益等各维度纳入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各维度、各主体的权重都是动态的,要跟随产业链特点及发展情况合理调整,真正做到“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学校建立了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搭建了面向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推进了实践层级融合,搭建了“走出去”行业沟通机制,全面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成效。
(王才东 杜淼 万顺国 程传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