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更离不开历史的支撑。增强高校思政课历史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关键。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更离不开历史的支撑。增强高校思政课历史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关键。
实现历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历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培育学生历史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理解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格局演变背景下,了解他国历史和文化,增强历史感和国际视野,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至关重要。
实践是理论之源,高校思政课教师也要懂实践。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就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实践经验,弥补实践缺失的不足。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引入历史事件和案例,用历史讲理论,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例如,可以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有利于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历史资源与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紧密联系、互融互通,在增强学生历史感的同时,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政课越来越受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越来越精细,使得研究者对某一领域、某一时期、某一问题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深入。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带来一定局限性,研究者往往只在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深入探索,而忽略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视角。增强思政课的历史感,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用生动的历史故事、鲜活的历史人物、翔实的历史事件将课程内容讲深、讲透、讲活,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实现让学生爱听、易懂、坚信、笃行的目的。
打造教学相长和史论结合的全新闭环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增强思政课的历史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自身历史教育,对于自身薄弱的历史知识,应进行针对性补课,不断丰富历史知识体系,提高自身历史素养。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应主动参加历史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及时关注历史研究最新成果,不断更新自身历史知识库,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将历史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建立与课程相关的历史素材库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素材库中应包括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以便教师在备课时查找和引用。要注重素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确保所选取的素材能够准确反映历史事实。要注重分类和整理,根据课程章节或主题,将素材进行分类,方便在教学中快速找到相关素材。要保持对素材库的持续关注和更新,确保素材库的内容始终与课程保持同步。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使素材库更加全面、丰富和精准。
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思政课的历史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历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可以开展口述史活动,引导学生采访并了解身边人亲历的历史事件和故事,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和鲜活性,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党史馆、纪念馆、烈士墓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具体可感知可触摸的历史存在场景,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进而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进入信息化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日益严重,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以片面的、扭曲的视角解读历史,误导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清除错误历史观的影响,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思政课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要注重故事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能随意编造或歪曲历史事实。要讲历史而不拘泥于历史细节,在讲述历史时应把握好重点,注重突出历史的整体框架和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整体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演进过程和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其避免陷入片面、孤立的认识误区和娱乐化倾向。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不是讲历史。在思政课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引入确实能够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也要注意控制历史故事的比例。在讲述历史故事时,要注意控制篇幅和时长,确保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决不能把思政课上成历史课,更不能上成故事课。要把历史故事作为辅助材料,说明和支撑课堂主题,而不是占据主导地位。历史故事的引入要恰到好处,避免历史故事冲淡课堂主题内容。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历史故事。
(作者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社会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机制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