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师范学院重视体育学科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作用,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积极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校内外体育活动”协同育人模式作为体育品牌特色。同时,丰富体育社团活动,组织社会服务,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实现让学生“学会技能、掌握知识、锤炼品格”的体育学科全面发展育人目标。
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促进体育教学育人创新
为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自信,积极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实践品牌、深化体育教学育人效果,学校有关领导赴地方体育专业院校、基地进行交流学习。聚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革新和体育竞赛是交流学习的重点与着力点,学校借鉴了相关院校、基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设的相关经验,立足于广西本土民族体育文化和体育实践内容形式,以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育人和精神育人为重要导向,以民族体育实践形式作为体育教学创新的重要依托,不断推进体育教学的实践创新与育人创新,从而为学校体育全面育人提供重要指导。学校推进民族体育项目建设,打造校园体育文化和体育教学品牌,以广西优秀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体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向社会普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魅力与实践价值。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精神文化内涵能够成为打造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品牌的重要基础,不仅能够推进体育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有效创新,还能带动体育学科全面育人的发展。
体育教学与校内外体育活动双线并行,切实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学校于2010年3月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授课内容为跳竹竿、三人板鞋竞速、抛绣球等,通过课堂学习考试、课外锻炼、参加比赛等方法,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全国性和广西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并且在绣球、三人板鞋竞速、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不仅体现了学校在体育竞赛、训练上的专业性,还反映了学校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与强烈的民族认同感。2016年广西第十一届学生运动会高职高专组比赛首次增设民族传统体育绣球、三人板鞋竞速项目,学校绣球队获3金1银佳绩。在2019年学校改制升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后,体育教学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广西第十二、十三届学生运动会,获22金11银12铜共45枚奖牌。其中民族传统体育获15金9银9铜共33枚奖牌。尤其是广西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抛绣球、三人板鞋竞速、毽球项目的比赛,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角逐中,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代表队沉着冷静,积极迎战,最终取得普通本科组10金5银3铜共18块奖牌的优异成绩,同时,学校毽球代表队在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中喜获冠军佳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校内外体育活动”协同育人的模式理念下切实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新时代体育育人目标。
组织学生体育社团社会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学校积极开展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与实践,引导学生自发组织和参加民族传统体育的课内外多形式、多样化的活动。这既能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校内外体育活动的协同育人效果,同时也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在学生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文化活动的实践中,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予以指导。明确学生体育社团文化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导向和社会服务导向,不断提升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价值。此外学校还以学生体育综合素养发展为导向,实现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和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一发展。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服务体系,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学校体育教学部领导与体育专任教师,于2018年“三月三”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帮教活动,开展跳竹竿、滚铁环、踩高跷、三人板鞋竞速、跳绳、背篓绣球等课程教学,使各监区服刑人员在约1小时的学习中掌握了基本技术。对提升服刑人员身心健康、促进积极改造具有积极意义。次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未成年犯管教所微信公众号和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法治最前线》栏目以“壮族三月三 高墙内的民族味”进行了相应报道。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发展所需,学校不断积极探索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服务的路径、机制,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服务体系,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向着从“全民健身”奔向“全民健康”的目标迈进,努力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周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