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乡村教育振兴是教育强国得以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西部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重点地区,对其持续有效的教育人才供给、深度广泛的本土教育资源转化是实现教育振兴、达致教育公平的关键一环。作为西部本土高等院校的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常年以“扎根沃土办实事,人才培养供所需”为宗旨,提出“四力四精”的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即培养有音乐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和精通课程开发、精通学科交叉、精通信息化、精通教学科研的美育人才,旨在西部乡村教育振兴事业上,以“本土人才解决本土问题”。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育人过程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离不开基层高效优质的机制体制建设。对此,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宏观层面深研国家对新时代师范人才的新要求、新举措,着重关注党和国家在乡村振兴、西部发展战略中对美育人才培养的期待与要求;中观层面总结学校、学院多年以来的人才培养经验,调研本地尤其是乡村、民族地区教育人才需求,借鉴国内外优秀机制体制建设范式;微观层面及时收集分析育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从三个层面研制了四年一大周期、一年一小周期的音乐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机制与实施办法,力求以基层机制体制的持续完善,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步伐。
关注乡村教育人才所需,广邀相关群体参与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教育师资培养供给的重要平台,其对教育公平发展背景下“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人才”的理解程度,以及在人才培养过程和体系建设中的践行程度,将直接影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在乡村教育振兴格局下,“乡村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四川师范大学的职责所在,而履行这一使命的必要前提是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对此,音乐学院一贯秉承“广调研、深分析”的步调,在“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人才”的问题上,广邀用人单位、教育行政部门、毕业生、在校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代表人士参与;在调研的层次上,涵盖城镇、乡村、民族地区;在调研的内容上,包括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各方面;在调研的形式上,采用第三方机构参与及自主调研等;在调研的周期上,以规定周期与灵活性周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达到时时有调研、事事须跟进的目标;在调研结果的运用上,结合本单位人才培养修订机制,采取相关群体深度参与、团体研判的模式,对人才培养体系做及时调整。
扎根西部文化沃土,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西部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历史故事的宝库、人文艺术诞生的摇篮,也是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对此,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人才培养定位于“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素质和扎实的音乐学专业功底,掌握系统的音乐教育教学理论,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自主发展能力,能胜任学校音乐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优秀教师”。针对“西部传统音乐研究成果多、教育转化少”“学生西洋音乐学得多、本土音乐学得少”“宏观的教育理论知得多、具体的西部教育问题晓得少”等关键问题,音乐学院积极开展西部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转化研究,探索西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策略和理论体系构建,形成了“音乐教育研究”“地方戏曲音乐研究”“藏羌彝音乐艺术研究”三大研究团队,将研究所得融入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中,创设了“大美川剧”“西南音乐文化探究实践”“西部学校音乐教育专题研究”“藏羌彝音乐赏析与创作”“四川民族民间音乐”“四川民歌”等极具本土特色的课程,旨在落实“本土人才了解本土,本土人才用于本土”的人才培养定位。
(冯钰荃 胥必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