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教育体系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绿城学校自2020年9月建校以来,一直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学校的校园建设、校园管理、办学过程,更融入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怀的培养,学校已初步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生态画卷。在这里,绿色不仅是一抹色彩、一道风景,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行动、一种方向……多年来,通过绿色校园、绿色管理、绿色课程、绿色教与学、绿色评价的构建,绿色教育理念已经渗入萧县绿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科学建构绿色教育体系
萧县绿城学校始终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提升的学校”为办学目标,着力培育时代新人。为此,学校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绿色教育体系,它以“尊重差异,让每一名学生都精彩”为使命,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助力学生树立保护自然、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等现代意识,为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向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跃升,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和谐发展,形成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领导班子集聚各部门力量,齐抓绿色教育体系建设;积极规划、指导校园文化工作,每年组织全校综合性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创节等,已是绿色教育的常态活动;学校成立了“绿色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室”,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统一认识,分阶段、分步骤开展绿色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用理论来指导绿色教育的建设发展。
几年来,萧县绿城学校一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本地区、本校实际,突出地方和校本文化,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教育体系,朝着规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着力打造绿色教育生态高地
绿色教育的特点是环保高效。萧县绿城学校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生态教育理念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打造共建共享的校园生态文明创建格局。学校紧紧围绕“使每一名学生、每一名教师都能可持续发展”这个总体目标,不断推进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区域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做地区教育生态的建设者和修复者,着力打造绿色教育生态高地。
学校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物质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以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制度文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以行为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外在表现,努力营造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学校不断强化用绿色思想培养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强化用绿色观念教育人,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观念贯穿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绿色意识与能力;强化用绿色校园熏陶人,以绿化、美化校园为基础,倡导校园绿色文化与绿色文明行动,使保护环境、建设环境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形成萧县绿城学校特有的绿色教育模式。
绿色作为萧县绿城学校的“亮色”,既有生态层面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蕴,又指向人的未来发展——希望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健康的、可持续的,而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本着“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提高的学校”的初衷,结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传承安徽师范大学“特色、开放、创新”的办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创办绿色学校、追寻绿色教育的构想,致力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使其具备“活力、智慧、环保、现代、卓越”的价值追求,努力打造绿色教育新高地。
绿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追求学生成长的生态平衡,促进学生可持续“绿色”发展,萧县绿城学校主要通过以下举措推进绿色教育健康发展。
(一)制度文化建设
良好的实施方案和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几年来,萧县绿城学校注重绿色管理理念的建设,为“绿色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学校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制度管理为师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将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制定的一系列措施让师生明白“绿城人”的高标准、高要求,在这里尽情耕耘、收获,专心致志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做教育。
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学校把一切工作重心放在服务学生成长上,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努力培育良好的组织机构文化土壤,让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在这里尽情生长。全校师生厚植“亲其师、信其道”“九年影响一生”等教育理念,学校通过一系列积极的价值评价方式,来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师生关系。
强化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学校的一切制度设计都力求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将刚性的制度与柔性的管理相结合,通过小组单元(年级部)的方式厚植赋能的文化土壤,使其滋养出绿色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家校关系。
学校以绿色教育理念为指导,实行民主、人文、科学、和谐的绿色人文管理,努力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规范性与灵活性、发展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使学校工作处处、事事、时时体现人文关怀。
(二)物质文化建设
萧县绿城学校是一所现代化、园林化、网络化、生态化高标准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也是学校绿色教育的价值所在。
硬件设施建设。学校大门口和食堂门口两侧分别设计了跟学校建筑风格相统一的宣传栏,以展示学生不同主题的作品;精心打造每层楼梯一楼拐角处,色彩明丽的图案设计、悬挂在墙上的各式造型书架、软软的沙发凳,都让人眼前一亮;在教学楼走廊的不同位置,各种教育理念、名人名言、历史大事件的宣传展板映入眼帘,润物无声;每个班级都定制书柜,建立图书角,营造书香班级。学校建有室内外体育场馆、纸质和电子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书法教室、计算机室、录播室、多媒体智慧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科创实验室、厨艺和陶艺教室、史地教室、STEAM教育中心等多间专用教室和功能室及多个德育活动基地。
环境建设。学校校园绿化面积超46%,随处可见的绿化景观,可谓“春有百花冬有梅,夏有紫薇秋有桂”。花草树木与楼宇建筑相互掩映,四季皆美,是一所典型的园林式绿色生态景观学校。学校精心构想,赋予每一栋楼、每一间功能室及墙壁、走廊、草坪等不同的寓意,让校园的每一个细微处都散发着生命气息。充满绿色和诗意的校园环境不仅带给师生美的熏陶、家的温馨,还真正实现了“景美则智清,智清则学佳”。
(三)教师队伍建设
绿色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而绿色教育的落地,更需要一大批“硬核”教师,因此,学校立足教师专业成长,采取“五个引领”和实施“三个工程”,锻造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
“思想引领”旨在唤醒每一名教师的生命潜能,激发教师的个人愿景和主动发展的意识。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目标引领”指向教师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读什么书、做哪些事、每学期要达到的目标等。“制度引领”,即所有制度向教学倾斜,体现优劳优酬。“评价引领”和“榜样引领”侧重教师价值体现,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体悟职业的幸福感。
“三个工程”是学校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施的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与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要完成“五个一”(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一节公开研讨课,写一篇论文,制作一节微课,至少帮扶一名学生)。绿城学校以名师带动团队发展,形成有效的教师梯级培养模式。
近年来,绿城学校在教师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下足功夫、做足功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教师可持续发展,为绿色教育奠定了基础。
(四)行为文化建设
萧县绿城学校将“无需别人提醒的自觉,主动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作为师生行为文化的核心,为绿色教育构建人文底蕴。
首遇责任制。指首先遇到危害学校师生安全的隐患和损害学校形象的偶发事件,或最先发现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做出不利于其健康发展的行为,首遇人员有教育和帮助学生维护学校形象、及时制止不良事件发生、引导和帮助其解决问题的责任,并负责到底。
每人负责班级一件事。将班级事务分成若干件具体事项,由学生自愿认领或分给每名学生,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
绿色教学。学校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尊重差异,发掘学生内在潜力,使学生愉快学习,着力打造绿色课堂和高效学习课堂,积极推进项目化学习等探究式学习方式。建校之初,学校就自主研发了“1+6课程”体系,开设了73门校本特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现已逐渐完善成体系。目前,校本特色课程已增至97门,其中的剪纸、陶艺、戏曲已成为特色主导,激光射击、创客乐园等课程已成为特色品牌。师生平等、和谐、丰富的绿色课堂,将提升学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与技能相融合,让健康生活、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萧县绿城学校自建校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如将德育活动课程化、课程活动化,形成了“十大德育品牌”绿色课程体系。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的积淀正是在这种引领下逐步形成的。绿色教育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健康地成长,为学生美好的人生引航。
萧县绿城学校绿色教育的成功实施,让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年来,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宿州市文明校园、宿州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等荣誉称号。
(唐敏 赵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