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6日 星期二
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根植西部 以专业服务社会发展
刘为民 马莉 王建 潘文静

    2010年,甘肃政法大学整合了原法学院民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教研室,成立了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13年,开办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2022年,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挂靠民商经济法学院。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为西部法治建设贡献力量。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始终坚持“三全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14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中国视角、国际视野”“厚基础、强实践”的教育教学理念,聚焦社会需求,结合甘肃以及西部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积极探索新法科建设,在持续巩固学院已有法学学科和专业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以法学专业数字法治(原智慧法治)方向实验班、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为核心,打造交叉融合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近3年来,学院学科方向的所有法学核心课程均为省级一流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也全面开展了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同时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理论和实践依据,从司法环节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以纠纷多元化机制为抓手,积极对接实务部门,探索“双师”教学、实践教学联合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在扎实法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现思政育人、实践育人。

    建院以来,学院累计培养了法学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和知识产权专业本科人才7000多名,人才遍布陇原大地及西部其他地区,已经成为当地政府机关、司法部门以及律所、公证等机构和单位的中坚骨干力量。

    立足甘肃及西部地区实际需求 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自民商经济法学院成立以来,按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法学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院现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民事诉讼法学3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拥有法学、知识产权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在学科发展方面,学院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民生及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立足甘肃及西部地区法治建设的实际,充分发挥学院学科方向已形成的优势,关注民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立法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在数字法治、知识产权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近3年,学院立项国家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4项,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45篇,出版专著8部,以学院师资为核心,获批成立了甘肃省首批高校产业研究院——甘肃省数字法治产业研究院、首批甘肃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甘肃政法大学民法典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基地、甘肃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研究中心,2022年甘肃省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知识产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同时成立了破产法研究中心、西北“社会—法律研究”中心、公益诉讼研究基地、甘肃政法大学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在区域内民商法方向研究形成优势,经济法方向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及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 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民商经济法学院基于“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导向,稳步拓宽对外合作交流领域,在合作共赢中提升学科影响力和辐射面。近3年,学院充分发挥法学研究平台的智库作用,大批教师担任了地方立法顾问、法律顾问、咨询专家等重要职务,积极参加地方立法活动,直接参与地方立法研究、立法论证,受托参与法规起草、法规评价项目等工作,为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提供咨询建议,多项建议被相关机关和行业采纳与应用。积极开展校地法律实务问题合作研究、承担相关课题任务多项,通过精心组织、严密论证和科学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的参照作用。学院主动服务地方司法实务活动,与地方各级公检法司部门等开展合作,向司法实务部门派遣教师,积极承担法律前沿、热点问题的专题培训、讲座,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宣讲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学院6名教师被聘为甘肃省“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先后为省内外的党政机关、司法实务部门、科研院所、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基层村镇等作了上百场讲座,受众9万余名。

    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提出新要求,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民商经济法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按照新文科规律和特征,立足甘肃,扎根西部,辐射全国,开展具有特色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教育;面向西部、辐射全国,致力于培养卓越的法治人才和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成为西部重要的法学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基地。

    (刘为民 马莉 王建 潘文静)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