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6日 星期二
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高晓峰

    3月2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全市各区挑选50所学校,开展“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体育走班制教学”“班级体育比赛”三项试点的重点任务及目标。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正式宣告了未来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沿着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虽然全国各地、各级体育教研员、教师积极围绕新课标进行探索创新,但目前尚未有省级层面开展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落地的试点工作。北京市此次对试点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任务与目标非常明确,且试点机制具有普适性。

    在任务上,北京市明确提出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以更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专家表示,中国好多体育课是不出汗的,大多数学生学了12年,甚至14年的体育课,一项运动都不会。背后的原因是当前在学生体育项目学习需求与体育教师供给之间存在不匹配、不平衡的问题。由于体育项目繁多,但体育教师大多只具备“一个体育专项突出,2—3个专项能教”的能力。而按照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开展6个领域几十个具体项目的教学。因此,现实中体育教师存在教授多个体育项目专项技能较弱的问题。而走班制教学正是以学生为核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且由真正擅长该项目的体育教师来授课。通过在走班制模式下进行连贯的大单元体育教学,让学生主学一项、兼学多项,保障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上反复习练,从而掌握数个能够终身坚持的运动技能。这也有利于推动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强化技能的应用场景,此次试点任务要求开展“班级体育比赛”,与走班制教学一起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这贯彻了“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理念,通过推广各类比赛尤其是全员运动会,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目标上,北京市此次改革压实了试点校工作责任,提出精准提升学生体质的目标。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在学生耐力、速度、力量水平低的三个老问题基础上,还出现了超重肥胖、视力不良、脊柱侧弯等新问题。此次提出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即“精准测试”“精准分析”和“精准干预”,一直是处于学者研究与民间推广的状态。北京市将学术研究进行实践转化,值得关注与期待。

    北京市体育教学改革的亮点还表现在强弱项、补短板上。北京市此次试点遴选的对象是体育工作基础薄弱的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优良率排名靠后的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得好的学校,通常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领导重视、师资雄厚、场地设施充足等。而体育基础薄弱的学校则基数较大,因此这些试点对象的选择具有很强的普适性。这为体育薄弱校如何搞好体育教学改革并探索出成功经验创造了条件,更值得推广、学习。

    整体来看,北京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具有目标实、方法准、路径明、任务清的特点。目标实在于完成国家要求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优良率;方法准在于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来对待;路径明和任务清在于将走班制教学、班级联赛与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合拳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设计谋划的同时,也要正视可能面临的问题。一是体育师资与场地不足的问题。试点校往往是体育软硬件资源薄弱的学校。虽然设计方案中提出了培训、跟进指导与资源服务等举措,但试点工作结束之后,教学水平如何保持?培训与指导效益如何充分发挥?对于试点校的激励机制如何有效跟进?如何避免服务结束后的“返贫”现象?二是在选树典型的过程中,如何推广普及试点经验?这些问题还应积极关注,借助各方智慧,共同推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地,使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