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与标志。浙江省嵊州市爱德小学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践行教学改革理念,深入探索“汉字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2023年,学校因“字若星辰”汉字课程而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一地一品牌 一校一特色”语言文字工作特色学校。
缘起:持续擦亮汉字,让汉字“动”起来、“活”起来
一字一世界,一字一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块活的化石,每一个汉字都用它那形象的“外貌”,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听而有趣的故事,它生动具体地昭示着历史进程的轨迹。许多神话都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它们都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双方的相互融入几乎是历史的必然。学校教师梳理出与神话相关的部分汉字,并按一定的主题进行整合。探索以“读神话,讲汉字”为主题的阅读课,每个主题中安排一组汉字、一组神话,以通俗的语言描述神话中的汉字文化,引领学生领略汉字之美。为了扩大汉字课程的传播度,学校还专门在《语文报》开设专栏“汉字桃花源”,共计36期。
寻找:追寻文字的踪迹,复活古老传说,展现历史图卷
人类最早的文字是图像化的,最早的绘画是具有文字意义的。现在,爱德小学重新将文字图像化,透过图像来记忆学习,是非常有趣又有效的方法。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就能勾起人们心中的记忆碎片。这是因为人生活在体验中,并且通过体验而感受和思考。基于这样的理解,学校又把“文化之源、生活场景、个人体验”作为“芝麻开门式”的“识字密码匙”,从而引领学生解读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引领学生领略汉字之美、汉字之奇,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此基础上,学校汉字课程小组制定了《汉字课课程纲要》,汉字课的内容更加充实,社团课程扎实推进,语文组教师和艺术组教师团结协作,为部分文字配上插图,整理修订后正式出版《字若星辰:孩子们喜欢的99堂汉字课》,成为爱德小学独有的汉字课本,成为山东省济南市小学生2018年暑期推荐读物。
在嵊州市教研室领导的引领支持下,积极向外推广,汉字课程从校内走向校外,小组成员在绍兴市、嵊州市拓展型课程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肯定。汉字阅读被评为嵊州市优秀特色项目、嵊州市精品课程、绍兴市精品课程群子课题。
为了让课程更有系统性,课程组成员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提炼,形成三大主题内容,即《见字·见美》《见字·学文》《见字·明德》。尝试集约三大板块资源,提取相融相成的教育因素,调动更多的学科整合和师生参与,打造“汉字课程群”联动提升,多渠道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学校建造汉字教室,连接各活动板块,使课程联系更紧密。在《树人导报》开设专栏“汉字里的粮食课”,2022年,学校课程成功入选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一校一特色项目”。
展望:让古老又年轻的汉字闪烁在时代的星空
形成系统化的课程矩阵。学校尝试把汉字学习与古文阅读、绘本阅读、生活经验、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素养。同时,更加注重校内校外联动、线上线下牵手。汉字课程小组的成员坚持开展公益讲课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多次和嵊州市有关部门一起举办“汉字里的家风家训”等主题活动;走向田野,在农工党嵊州市委会“鹿门讲坛”中开设“节气与汉字”课程,把节气知识与汉字结合起来学习,比如,秋分节气,就学汉字“秋”和“登”。在劳作中感受理解汉字的古老智慧,比如,在“草木染”实践中学习汉字“染”,在“八月载绩”中学习汉字“绩”等。
引入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汉字课程除了与现实生活场景结合,通过设置实践性任务和案例来辅助学习汉字以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多重素养,挖掘汉字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实施,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思想体系和艺术表现形式,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除此之外,还要利用互联网、智能设备等现代数字化手段,设计多样化、趣味性强的汉字教学方法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目前,学校课程组成员已经开始开发《字若星辰》校本教材同步的数字课程,完成后将会呈现在之江汇学习广场等平台上,扩大汉字课程的影响面。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浙江省嵊州市爱德小学将继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手段、拓宽教学维度、加强教学保障,提升“字若星辰”汉字课程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
(张小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