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4年03月23日 星期六
乡村“头雁”上大学
本报记者 王志鹏 通讯员 周晓璇

    ■躬行乡村 赋能振兴

    去年11月,安徽省庐江县郭河镇的种粮大户杨玉胜在安徽农业大学参加了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和他同在现场的共有100多名“农民大学生”,都是2023级“头雁”班学员。“30多岁了,还能像大学生一样在校园里学习、生活,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自2022年国家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以来,安徽农大共培育了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390名“头雁”学员。

    “头雁”学员中,有养殖大户、有返乡创业者,还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他们区域资源不同、经营产业多元、实践经验存在差异,需求趋向多样化、个性化,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充分满足大家的需求?

    “缺什么就教什么。”安徽农大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胡启涛介绍,学校以需定教、靶向教学,对学员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一方面,开展课堂授课、调研实践、经验交流等“集中培训”。内容上,结合学员实际需要,增加了“股权融资”“抖音短视频运营”等有关课程,增设了乡村振兴和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等专题讲座,涵盖政策、技术、管理与营销等各环节知识。形式上,除了传统的授课,还组织带头人赴省内外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实地考察。

    另一方面,还开展导师帮扶、考察互访等“返岗实践”。安徽农大精准摸排学员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组建了5支孵化型培育指导团队,遴选校内外145名专家参加“头雁”培育工作,为每一名学员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和一名创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定期考察互访,随时为学员“把脉问诊”。此外,学校还依托八大综合试验站等,为带头人量身定制5年产业发展规划,加大科技指导力度,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自去年11月起,122名“头雁”导师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养殖棚舍、农户家中,围绕生产技术、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应用推广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55次,指导学员961人次,实地帮助解决问题619个,与“头雁”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形成孵化型培育成果50余项。

    2022级“头雁”班学员、安徽省明光市桥蒲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卞泽西,曾经为如何实现种植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而头疼,后来在安徽农大专家的多次实地指导下,理清了发展思路。

    如今,卞泽西建设了年产1200吨淡水活鱼生态养殖基地,建成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流水槽,新建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创新引进生态循环绿色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绿色生产模式9.8万亩,辐射带动25万亩,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并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

    “下一步,我们准备成立安徽农业大学‘头雁’联盟。”胡启涛说,希望充分发挥“头雁”们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组团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