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江西省上栗县赤山镇中心小学利用当地特色产业拓展劳动教育途径——
有乡土味的劳动教育学生更喜欢
陈春连

    江西省上栗县赤山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位于城乡交界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学校所处的上栗县近几年正经历农副业转型,以种植山茶,养殖桑蚕、兔子、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学校以此为契机,将劳动教育与地方特色产业有效结合,让学生在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及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在特色实践中收获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征,切忌大而空,更不能拔苗助长。学校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结合劳动课程标准的10个任务群,将劳动教育内容分为低、中、高年级3个阶段。

    低年级主要对特色产业进行感性认识和体验,如参观种植基地,进行简单的播种、摘菜、喂养兔子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对地方特色产业也有了初步了解。中年级学生对地方特色产业要有理性的认知,不仅包括参与地方产业的种养、手工制作等过程,还要了解羊肉、兔肉等的营养价值以及产生的经济价值。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更加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对地方产业有了初步的认知后,高年级则主要侧重实践操作,如蔬菜、肉兔、蚕丝、酸枣的加工制作,让学生初步掌握常见菜品的烹饪方法、酸枣糕的制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种养、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培养劳动精神,体会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用地方特色产业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物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让学生真正明白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就要让他们亲身经历物质财富创造的全过程。为此,学校因地制宜,构建了包括特色种养、科学养护、加工制作、成品销售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了蔬菜种植、桑蚕养殖、肉兔养殖等特色种养课程,在此基础上,将种养的成果进行加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烹饪、腌制蔬菜等技巧。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经济价值,学校开设了“小农夫集市”,蔬菜成熟时可以进行售卖,没卖完的,学生还可以向教师和家长“推销”。学校定期组织“特色产品交流会”,将学生加工制作的特色产品展示和出售。所得的经济效益由各班班委会保管,当作班级的奖励基金。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也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个困难与挫折,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果实的来之不易,培养了学生们珍惜劳动果实、吃苦耐劳的品质。

    构建校家社“劳动教育圈”

    劳动是一门实践性和延续性都特别强的学科,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反复实践与体验。学校充分调动家庭教育资源,将地方特色产业园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了学校、家庭、特色产业园“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圈。

    家长当指导员和监督员。劳动贵在坚持,只有坚持做某一项劳动,才能形成技能,只有坚持,才能锻造品质。劳动教育内容中的日常生活劳动,如果只在劳动课上学习,没有平时的坚持与训练,容易形成“学生在学校会做的劳动,在家不会做”的现象。学校充分发挥家庭这个教育阵地的作用,教师布置家庭劳动任务,请家长监督并指导孩子完成劳动任务,并参与评价,让学生在学校习得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在家里得到巩固与延伸。

    家长担任劳动教育导师。目前学校还无法给所有班级配备专职劳动教师,而大部分年轻教师对于生产劳动也知之甚少,农村家长却有这方面的特长,学校将劳动基地分到各个班级,每个班负责一块地,各班聘请2—3名家长做指导员,协助教师指导挖地、整理菜畦、蔬菜种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习得了劳动技能,教师们也学到了不少生产劳动知识,便于以后更好地指导学生劳动实践,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成长。

    走进产业园开展劳动实践体验。学校作为上栗县科普教育基地,在县科协的帮助下,学校与多个特色产业园开展合作,将其作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如学校依托鸡冠山乡桑蚕养殖基地、黄田蔬菜种植基地、院背村水稻种植基地开展农业生产劳动体验,组织低年级学生拾稻穗,中年级学生采摘桑叶,为菜地除草、浇水,高年级学生种植蔬菜、收割稻子等;依托上栗县肉兔养殖科技小院学习肉兔养殖技术;依托上栗县栗水食品有限公司、宏明食品厂开展新技术与应用的劳动体验,组织学生体验酸枣糕的制作过程。学生不仅习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更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成果,从而萌生了热爱、敬畏劳动者的情感。

    这个过程还培养了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中年级劳动课《采桑叶》中,我们组织学生到桑树基地采摘桑叶,在讨论探究环节,通过设置怎样采摘不伤手、怎样才能既采得快又不伤害桑树、怎样运桑叶更快更省力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分小组进行采摘桑叶大比拼,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创造中成长。

    将学校劳动教育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容,拓展了劳动教育的途径,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中心小学;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2PTZD050]的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