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高教周刊·探索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广西科技大学
以教学评价改革赋能大学质量文化建设
李兴琼

    质量是高校第一生命线,大学质量文化是持续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内在动力。如何统筹推进内部质量保障和质量文化建设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广西科技大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为根本,持续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助推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3PG0415)阶段性成果。

    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求

    良好的大学质量文化有赖于充足的条件保障、完善的质保体系,较为重要的是全校上下对质量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获得各方的高度认同、理解和支持,打造“生态”性质的质量文化,是高校追求教学质量保障的一大目标。广西科技大学始终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把质量价值观及质量标准落实到教学各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有机交融。

    教学评价改革是推进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新一轮审核评估将“质量文化”作为质量保障三大要素之一。现阶段,广西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但质量保障行为多以行政管理方式为主。学校亟待完善大学质量文化引领、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营造“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的浓厚氛围,激发全员践行“质量至上”的内驱力,实现从质量管理到质量自觉的转变,建设成熟稳定的质量文化。

    教学评价是学校常态化质量管理活动。师生作为教学评价的主客体,是大学质量文化的承载者、实践者、创造者,教学评价改革过程本身就是培育质量意识、不断强化质量文化的过程。广西科技大学推进教学评价改革科学、有效实施,从而推进“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五自”质量文化建设落实落细。

    教学评价改革赋能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借力教学评价改革,以“目标、问题、产出”为导向,凝聚全校之力,构建多元交互式、形成合力的大学质量文化网状建设结构。

    (一)健全组织评价机制,激发主动担当作为。二级单位在教学评价改革和大学质量文化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评价“教师教”“学生学”的基础上,教学评价应将二级单位纳入评价范畴,激发组织能动性。明晰各级组织教学质量保障职责,建立述职和考核制度,以上级评价、部门互评、师生评价等方式,考核教学贡献度。广西科技大学定期对二级单位进行教学评价,增强了全校上下服务教学的意识,形成了全方位支持教学工作的良性机制。

    (二)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引导潜心教书育人。采取制度引领、分类评价等举措,以引导教学多投入、能力多提升为指挥棒,弱化教师评价责罚作用,强化改进功能。执行课堂准入、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加大教学奖励力度,建立教师荣誉体系,赋权学院绩效二次分配。以职称评审单列教学为主系列,教学实绩优秀的教师可获得高级职称,让专心教学的教师也有出路。

    学校学生评教改革与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以学生评教为主线,“校院两级协同配合”“学工口、教学口多方联动”“领导、督导、同行、学生等多主体参与”“教学投入、课堂教学、教学实绩等多维度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评教时间跨度长和多主体实时查看的功能,系统分析应用多年评教数据,综合多元主体评价结果,甄别结果可应用性,提升学生的评教信效度。

    (三)深化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理念,一体化推进“五育”融合学生评价改革。

    一是激发团学组织、网络媒体、“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筑牢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大力实施课程思政,围绕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意识发展、健康人格塑造、思想品质提升不断健全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二是出台课程综合评价实施细则,探索多样化课程评价方法,引导教师综合运用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促进学业评价功能从甄别到改进的转变。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贯彻落实OBE教育理念,拓宽渠道,加强学与教的反馈互动,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激励和督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学习。

    三是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学生评价体系,构建“学—练—赛”“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育人模式、“课程教学、文艺实践、校园文化”美育育人体系及“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劳动认定和劳动评价”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作为试点高校,学校于2023年4月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和专家入校评估工作。通过教学评价改革,制度健全完善、协同治理提升、政策透明连贯。全校上下重视自我检查、自我保证,追求持续改进,形成质量自觉意识与行为习惯,“五自”质量文化建设成效凸显。

    (李兴琼)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广西科技大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3/11/06/ZGJYB2024031106_b.jpg 06 中国教育报 7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