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呼吁减轻青年科技人员负担。该建议引起许多科技工作者的共鸣,也得到了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实际上,为青年科技人员减负的议题早就进入了政府关注的视野,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但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政策尚未完全落到实处,从政策的出台到政策的真正落地还有一定的距离。青年科技人员负担过重,科研工作之外的杂事太多,面临的各种考核、评估评比、事务性而非科研性的工作依然较为繁重。这不仅会挤压正常的科研工作时间,而且会对青年科技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或现实的不利影响。
现实中,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单位或组织中,青年科技人员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核要求。除了日常的科研工作之外,他们往往还需要兼职承担不同的行政性或事务性的服务性工作。个别基层组织甚至出台自己的“政策规定”,将青年科技人员承担的综合服务性、行政性或事务性工作纳入考核范畴,与其职业晋升和绩效考核等进行关联。青年科技人员刚步入新的单位,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承担较为繁重的服务性工作,这似乎已成为不少基层学术组织的潜规则。
在个别单位或基层组织的考核、评比、职业晋升等标准和环节中,青年科技人员还可能被区别对待,形成较为明显的“新人—老人”的区隔。凡此种种,不仅会对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热情、职业志趣和职业尊严造成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
科研工作是一种独特的智力劳动,有其自身的逻辑规律。科研人员科研兴趣和科研动力的激发需要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和环境,这种氛围和环境不仅包括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宏观大环境,还包括基层单位和组织的微观小环境,而且这种微观小环境尤显重要。
从根本上来看,切实减轻青年科技人员负担过重的问题,首先需要厘清不同工作性质之间的边界,边界清晰才能职能明确。青年科技人员是我国科技战线的主力军,也是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厘清科研工作、行政工作及事务性工作的边界是首要之务,从而为青年科技人员心无旁骛从事科研工作留出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厘清不同工作性质边界的同时,基层科研组织有必要在真正领会上级“减负行动”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作,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张力,使基层权力能够在制约和监督的环境下顺利运行。
青年科技人员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支撑。关心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切实减轻青年科技人员的负担,需要国家层面的“减负行动”能够真正落地。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