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中国高等教育》记者 万玉凤 王弘扬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两会访谈录

    ·在加强科学研究、面向产业和区域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助力人才培养的功能

    ·要以创新链指导人才链发展,在人才培养中密切关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强调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如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7日,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访谈录”演播室,就这一话题建言献策。

    发挥科学研究助力人才培养的功能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陈劲: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集中部署和系统谋划,这是非常关键的战略布局。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育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但面对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高等教育要更加重视科学研究,把科学研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真正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格局。这也是我们在研究其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时形成的共识。

    在实践中,高校要把科学研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制,在加强科学研究、面向产业和区域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助力人才培养的功能,提高人才队伍的竞争力。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需破除三个“卡点”

    记者:在您看来,目前高等教育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还存在哪些“卡点”?

    陈劲:“卡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化过程中存在“卡点”。对此,要加强面向现代产业体系的工程教育和面向基础研究的科学教育,协同推进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攻关。

    二是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卡点”。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型劳动者,高等教育一方面要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大中小学贯通培养,提升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面向产业核心技术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在学科布局和学科建设机制上存在“卡点”。高校要重点破除体制机制和组织模式障碍,加强对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投入,重视跨学科科研,推进跨学科教学,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如何打通上述“卡点”,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陈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要求,这对于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非常关键。

    在宏观层面,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部委协同作用,形成系统性思维,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在中观层面,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根据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使供需结构更加合理;要以创新链指导人才链发展,在人才培养中密切关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在微观层面,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