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坚守育人“主战场”、坚定立德树人“主任务”、坚持教学改革“主渠道”,西安工业大学将兵工精神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各环节,在铸魂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将兵工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教育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塑造、人格养成。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深入研究兵工精神,挖掘兵工精神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真正掌握兵工精神的精神内涵,推动兵工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事实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兵工精神融入具体章节,引导大学生对兵工精神产生浓厚兴趣,能够激发起大学生持续学习的欲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引入式教学方式,将兵工精神引入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兵工精神;利用专题教学方法,梳理不同内容的知识点,设立兵工精神专题,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结合自身特色和教学资源,开设相关兵工精神专门课程,如新中国兵器工业简史等。该课程不仅符合国家培养人才的规定,还注意兵工精神的特殊性。通过编纂与兵工精神相关的校史,学科发展倾向于兵工的专业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兵工精神的传播力,高效地将兵工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夯实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
将兵工精神融入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是古今中外的共识。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参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习仲勋陵园、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让学生增长知识、见识,感受兵工精神。参观过程中,教师讲解与兵工精神相关的历史知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参观感悟,鼓励学生就自己所见所闻发表感想,与他人分享自己参观的体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以此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将兵工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铸魂育人职责。学校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思想,塑造师生的品格,并最终体现在师生的行为上。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以及校园文化节,加强对兵工精神的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兵工精神校园文化氛围。学生长时间受这种精神的熏陶,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水准、文明素养、良好品质的人,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将兵工精神融入社会服务
增强学科服务社会功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重要作用。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不断探索和加强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支持和鼓励学科团队成员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与服务;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开展校外理论宣讲工作;鼓励和支持教师发表有影响力的理论文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尤其是立足陕西,为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动手动脑、献智献策。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有10余人次赴省内外宣讲兵工精神,多篇关于兵工精神的调研报告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为各级各类部门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社会反响良好。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推动大思政格局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着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党和国家需要、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做好立德树人各项工作,让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快速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和带头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能和活力。西安工业大学将探索更多形式,上好“大思政课”,推动形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气,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王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