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课堂上,大学教授亲自授课,带着孩子们身着汉服、手持简牍,一起诵读“仓颉造字”的故事。寒假期间,甘肃省简牍博物馆里,小小讲解员们与高校大学生共同探讨悬泉汉简中悬泉置在当时的作用。临近午夜,团队的成员们还在探讨最新研究成果。
这是西北师范大学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教师团队的工作职责和使命。不久前,该校获批国内首个以简牍学命名的学位点——简牍学交叉学科硕(博)士学位点,这是继该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的又一重大成果。这一份份荣誉,让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团队负责人田澍教授倍感振奋。
守“冷门”做大文章
甘肃是简牍大省,全国80%以上的汉简出自这里,出土数量近7万枚。这些在汉代邮驿、烽燧下沉睡了近两千年的吉光片羽,记录着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的历史风貌。但对普通人来说,很多简牍内容晦涩,学术门槛很高。简牍学也因此一度成为“冷门绝学”。为了摆脱这一局面,近年来,甘肃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该校简牍学争创国家一流学科。
“从上世纪30年代起,老一辈学者就已经系统涉猎简牍学研究。团队赓续了近百年,守护冷门绝学,赓续中华文脉。”谈起学科历史,团队成员、该校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刘再聪感慨万千。何士骥、黄文弼、阎文儒……一批又一批著名学者横向厚筑、纵向深耕,让这门“国际显学”的声音日益响亮。
1996年,该校在全国最先开设简牍学本科课程“简牍学概论”;1997年,首个由国内高校创办的出土文献类学术辑刊《简牍学研究》创刊;2011年,该校编辑出版国内首部面向本科生的教材《简牍学教程》;2021年,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丝绸之路文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批。一个个“首创”和“第一”,让该校成为“汉简之乡”甘肃简牍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学问是做出来的,也是坐出来的。”30多年来,田澍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深入悬泉置遗址“探源”,钻进简牍世界里寻找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的历史印记。团队弘扬优良的师德师风,坚持坐冷板凳为“冷门绝学”的发展默默耕耘:近5年来,先后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绝学冷门”项目、教育部重点规划项目等50余项。
近年来,该团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成果。2021年,以田澍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项目获准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立项。2022年,该团队负责的《河西走廊通史》,被纳入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建设重大工程。
继“绝学”育真英才
“大二时,我选修了‘简牍学教程’这门课程,第一次接触简牍学。穿越千年的历史秘密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就这样不可自拔地走上了绝学研究的道路。”该团队成员袁雅洁本科和硕士就读于西北师大,在首都师范大学完成博士学业后选择重回母校,寻找自己的研究初心。
播火传薪,赓续千古绝学。代代新人让“冷门绝学”不再蒙尘。目前,该团队已经形成了近30人的学术梯队,成为全国“绝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目前,该团队共有教授15名、副教授8名、讲师2名,92%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占85%。团队结构合理,专业全面,学术素养深厚,教研成果突出,在简牍学研究、敦煌学研究、丝绸之路文明研究方面特色鲜明。
“团队为发掘兰州历史、甘肃历史,为打造甘肃文化大省名片,讲好甘肃故事,做出了我们的一点学术贡献。”团队成员、该校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马玉凤介绍,团队通过协作式的重大科研项目申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青年学者快速成长。不少中青年骨干学术、教研成果突出,已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
近年来,该团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新时代历史学专业的建设内涵。“简牍学概论”“敦煌学”等课程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全国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敦煌学教学团队”“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新文科视野下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架“桥梁”走特色路
“田澍教授教导我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要关注某一个时代微观的研究,又要有大历史观的眼光;既要有家国情怀,又要有国际视野。”团队成员、该校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张连银说。
“我们的团队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田澍自豪地说。近年来,该校中亚研究院围绕中亚政治与法律、中亚旅游、中亚语言文化等内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获批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重大研究课题3项,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同时,组织翻译出版了中亚五国法律,目前已完成《吉尔吉斯斯坦常用法律》和《哈萨克斯坦常用法律》中译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相关研究成果也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
2017年以来,西北师范大学连续5届主办“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该论坛已成为促进中亚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国际国内产生重要影响。
不久前,该校与敦煌研究院、雅典大学合作办学,以培养丝绸之路文明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丝绸之路文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基地班”获批甘肃省首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数字时代传承绝学要有新思路。”田澍介绍说,2023年“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库共享信息平台项目”立项取得重大进展,已建成简牍实物库、释文文本库、文字字形库、文献库、著录库、专家库(简称“六库一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便利的信息查询和共享渠道,推动了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数据资源的广泛利用。
长期以来,该团队借助甘肃丰富的简牍资源,以简牍研究院、敦煌学研究所、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亚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为依托,紧密围绕“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服务“一带一路”,正在不断破译和传播深藏于简牍中的文化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