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教育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融入新格局,坚持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聚焦人民群众对享有更加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全力优资源、强师资、促公平,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
全力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
全力攻坚“幼有优育”。联合财政部门修订《沧州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财政扶持管理办法》,通过进一步向县(市、区)放权激发认定积极性。沧州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92所,提供普惠学位3.9万个,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愿望。
全力加速扩容提质。制定《2022—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建设规划》,逐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分年度制定任务清单,挂图作战、集中攻坚。优化督查考核,将学校建设项目落实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政府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建立定时预警和督办机制,对重点学校建设项目等开展实地督导。沧州市新改扩建学校25所,提供有效学位3.1万个,切实改善城乡办学条件。
全力打造教育共同体。推进城乡学校融合发展,建设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27个,通过开展“1+X”中小学教科研发展共同体联合研修等方式,以“城区”带“乡镇”、“强校”带“弱校”的方式,让城乡学生携手共进。将69所普通高中学校组建成7个“沧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发展共同体”,实行教研员包联机制,实现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教科研工作一体化管理,整体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以师兴教、以师强校
奋力提升打造教育发展“软实力”
坚持把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着力培养扎根基层、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水平高超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旗帜鲜明向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宣战,严厉整治师德失范行为。每年举办师德风采演讲比赛,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遴选优秀师德模范教师,分片区举办师德事迹报告会,引导每一名教师心赋教育情怀。开展中小学校长“金泮奖”评选活动,举办庆祝教师节大会,为省级农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颁奖,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荣誉感。
加强农村教师培养。为农村学校争取优秀教师,获批省级教师公费培养计划名额117个,申报“特岗计划”名额677个,公费培养市级小学全科教师、幼儿园教师229名。连续4年利用暑期时间分学科开展初中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已培训4个学科教师1665名。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积极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与北京教育学会和天津市河西区教育部门深度合作,选派骨干校长、教师85名赴京津跟岗学习,邀请北京教育专家举办“沧州教育大讲堂”3期,对全市专兼职教研员和教学管理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全市35所普通高中学校校长集中学习研修,举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进一步提升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
落实政策、便民惠民
致力于打造人民满意“优环境”
坚持一手托起民生、一手助力发展,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让每名学生都绽放精彩。
强化入学保障服务。落实县级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精准学生资助,筹措资助资金2.662亿元,为121.26万名各学段学生提供教育资助,做到政策应享尽享,确保上学有保障。争取沧州银行捐赠助学金100万元,帮助2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子成就大学梦想。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有序扩大学位供给,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就近安排随迁子女入学。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简化入学流程,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混合编班、统一管理,保障平等入学和接受教育的权利。解决随迁子女教育之急,免除投资、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使其放心舒心干事创业。
拓展课后看护服务。着眼家长特别是务工人员普遍反映的孩子“接送难”问题,在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受益学生达77万名,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有需求学生全覆盖。组织学校不断探索拓宽服务内容,以多样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以精细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59所学校获评省级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示范校。
丰富假期辅导服务内容。探索开展小学生暑期免费托管服务,设置托管学校(场所)30所,提供学位2000余个。积极丰富托管服务内容,除常规的诵读和辅导作业外,依托各地各校特色安排体育运动、科普讲堂、军营体验、科技参观等活动,并发动返乡大学生等志愿者积极参与。
(王金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