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三文”育人 开辟教改新路径
唐新红

    作为全国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杭高”)传承百年文化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基于自身校情学情,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过程中创设真实情境、创造真实项目、创新学科融通,建构并完善了人文、水文、天文“三文”课程育人路径,在丰富自身课程体系、探究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促进育人方式转变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三文”育人路

    百年名校再出发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学校传承与发展的支撑,是学生素养与禀赋的立足点。

    杭高创办于1899年,至今已走过了125年的发展历程,在百年名校的历史积淀中,文化精神、文化基因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抓手,在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今天,传承百年文化精神,将其融入新课程实施的时代工程,是杭高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力点。

    杭高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历史文化底蕴,学生人文素养深厚;近40年来,杭高在天文学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天文品牌;杭高依托水质监测、游学钱江等特色课程,在水文方面形成了生本指向的“在地化”课程实践。

    在此基础上,杭高“三文”育人路径顺势而成。“三文”课程体系的建构,根植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古代天地人和合统一思想的新时代应用,是对学校人文、水文、天文育人空间的总结提炼与优化提升,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助力新教材实施、营造新学习空间的重要载体。

    杭高基于打造学习共同体这一育人路径,构建“三文”共生型育人场域,探索多元驱动型育人方式。依托人文场域培养先贤继承人,借助水文场域养成当下践行者,利用天文场域塑造未来科学家,形成了一套围绕“三文”课程体系的育人路径。

    先贤继承人

    人文精神的坚守

    杭高的人文教育,是追求以人为本的文脉延续,是对中国千百年来先贤所秉持“大写的人”的继承。百廿年中,杭高群贤毕至,名家大师、先驱志士、文化俊杰、科技英才不胜枚举。深厚的人文资源与底蕴,成为当前杭高人文教育的起点。新时代杭高的人文教育,也传承和坚守着辉煌的人文精神。

    杭高校园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东侧有杭高校史陈列馆,鲁迅纪念室、贡院碑亭、养正园、亨颐园、树人园等,滋养着人文精神。这里是百年前风云一时的“一师风潮”发生地,是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等中共党团组织重要创建者和早期骨干的摇篮,是全国中等教育界首屈一指的红色原点。百廿杭高,人才辈出,校友中有逾40位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烈士、11位走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代表、53位院士,被誉为“院士的摇篮”。

    除了校内文化资源,杭高还以自身百年校史和校友文化为载体,设计了三条校外红色路线——“初心之旅”“星火之旅”和“敬缅之旅”。“初心之旅”:义乌分水塘陈望道故居—诸暨俞秀松故居—俞秀松烈士陵园等,叩问革命初心。“星火之旅”:萧山衙前农民协会旧址—上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赓续革命星火。“敬缅之旅”:杭州云居山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等,致敬革命英烈。

    除了校内外文化资源的整合,人文教育的践行还需要打通学科界限,创设真实情境,创造真实项目。杭高通过“觉醒年代的人”跨学科项目学习活动,在课内与课外,在师与生的互动中,在语文、历史、美育等学科的跨界融通中,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觉醒年代”杭高校友的足迹与心迹,读懂先贤、理解先贤、继承先贤。

    立德树人,高屋建瓴而润物无声。杭高人文教育、红色教育基于宏观顶层设计,又贯穿于教育教学日常之中,从全校晨会、年级大会、班级班会到社团活动,都基于人文校史,涵育家国情怀。在新生始业教育中,组织学生参观杭高校史馆、寻访抗战老兵校友。毕业礼上,邀请《共产党宣言》首个中译本译者陈望道校友的外孙女讲述陈望道当年追求共产主义的足迹,这一“望道之旅”令刚刚成年的毕业生终身难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组织了“红色印记传薪火,追溯党史鉴初心”红色文化墙绘活动,由高一年级15个班的学生原创绘制,前后历时一个月,学生们用双手将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设计理念绘于红墙之上,共同完成了一条长达114米的红色文化长廊。

    通过红色主题系列晨会、“杭高讲坛”主题讲座等载体,鼓励杭高学子浸润百年文化,继承先贤校友的精神。与此同时,学习者社群自然地生成了,班级、社团、校史队、志愿者等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同伴互助、合作探究、分享担当,素养与情怀在地发生。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不同主体从多角度合力营建共同的文化基地,在打通与跨界、交互与输出中创生育人新样态。

    当下践行者

    水文实地的探究

    杭高是杭州“拥江发展”的教育表达,有着丰富的水文教育空间。近水楼台,迎风颂潮,杭高学子的成长过程中充满水文气质。而杭高的水文教育,更是追求脚踏实地的躬行,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杭高贡院校区邻近中河,学校生物、化学、地理组等青年教师跨界组建团队,基于情境认知理论,以“水质监测”为切口,为学生提供真实背景、真实问题、真实环境,组织学生开展杭州中河水质污染调查系列活动,通过明确议题、制定方案、科学实践、社会反馈等环节,运用自主学习、适时指导和量表互评等手段,更好地实现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社会责任、地理实践力等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这样的水文探究中,学生成长为知行合一的当下践行者。在教师指导和督促下,学生制定调查方案,实施水样采集与监测,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实施治水方案,定期记录改善效果及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治水措施,并利用社团形式固化调查活动,补充数据、更新水质情况、修正污染分布图,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调查成果。

    近5年来,杭高进一步利用钱江校区周边钱塘江水域资源,积极开发相关课程与活动,如观潮节、钱潮雅集、“游学钱江”课程;与“绿色浙江”组织就钱塘江水质保护等进行交流,并积极参加“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与兄弟学校探讨钱塘江古海塘开发和保护;联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梳理好钱塘江文化资源,保护好钱塘江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传承钱塘江“勇立潮头”精神;等等。

    在手绘钱塘江海塘(浙江嘉兴段)研学活动中,杭高受浙江省钱塘江管理部门嘉兴管理处邀请,绘制钱塘江嘉兴段海塘地图。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领导力与实践力,展示了学习力和合作力。

    为探究流水在河流凹岸与凸岸的作用过程和原理,杭高钱江校区学生通过资料查询、自制地理模型、实验探究、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展开系列而持续的探究。学生走访了浙江省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和七格污水处理厂,在这一过程中,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的知识从书本上走到现实中,鼓励学生用现实探究来检验书本知识。

    培养知行合一的优秀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用实践促进认知,用认知指导实践,培养脚踏实地、躬行实践的实干家,是杭高水文教育的立足点与诉求。

    未来科学家

    天文世界的追求

    杭高的天文教育,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是对宇宙天体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杭高天文社在国际上有知名度,日全食远征、贵州FAST天眼研学、天荒坪天文观测、杭高天文大讲堂、杭高天文夜等都是在杭城乃至全国有口皆碑的品牌天文活动。“仰望星空”的博大胸怀与杭高始终坚守的教育理想交相辉映,成为杭高打造真正天文教育的精神土壤。

    杭高于1980年建成校天文台,2002年成立校天文社,2004年开辟天荒坪天文观测基地,同年获评“浙江省天文教学示范天文台”“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落成天荒坪观测基地,2011年落成并启用HG天文台—新疆阿克苏远程控制观测台和天荒坪远程控制观测台,2016年设立校天文教育创新活动中心,学生“追星逐日”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杭州—阿克苏市中学生天文台项目作为杭州市“科技援疆,文化援疆”重要项目,在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由杭高在阿克苏市第三中学实施援建,成为我国首个中学生远程控制天文台。

    目前,杭高天文台包括五大台站系统:贡院校区天文台(一台)、天荒坪观测基地(二台)、新疆阿克苏市第三中学远程天文台(三台)、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新校区远程台(四台)、钱江校区天文台(五台),规模之大、设施之全在全国校园天文台系统中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屈指可数。

    杭高天文社2005年3月正式参加近地小行星FMO搜索项目,该项目隶属于美国“巡天计划”(Spacewatch),由美国基特峰国家天文台(Kitt Peak National Observatory)拍摄图片实时发送到网络上,鼓励全球天文爱好者下载分析。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同年8月31日12时55分,当时的高二年级学生丁舒珊在一张星图上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后被正式编号为2005QQ87小行星。丁舒珊也成为世界第二位、中国首位近地小行星女性发现者。

    2009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为表彰杭高在培养国家人才方面的杰出贡献和在天文科普上的显著成绩,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4月9日以杭高校名命名小行星1996HZ21,是国家天文台在浙江省内的首次小行星命名。

    杭高借助物理、地理、通用技术、天文类课程资源的跨界整合,实现天文课程校本化,借助天文观测、研学类活动等系列载体,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评比、科技创新大赛等平台实现在地化,让学生的研创能力通过天文课程这一载体得到有效提升。天文社学生在这一体系支撑下设计了VLLO月基望远镜,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杭高天文社通过科学研究项目、科技社团活动、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培养了一批既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扎实基础与合作精神的优秀学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杭高将继续为科学家精神的养成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唐新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