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9日 星期四
以“第二个结合”增强文化自信
朱和立 高继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第二个结合”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强调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以“第二个结合”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建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遵循。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阐述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精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充分阐明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建设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实质是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和党百年奋斗史的自信,是对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创造性的自信,是指引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第二个结合”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和原则要求。在提出和阐明文化自信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重要论断,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拓新了文化自信的认识视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深刻阐释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尤其聚焦阐释了“第二个结合”对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的重大意义,是对文化自信新的系统阐述,是对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是新时代党的文化思想的创新,凝练概括了党的文化自信的根本点。“第二个结合”使我们坚守住了文化自信的魂脉和根脉,把住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本质和航向。以“第二个结合”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是历史经验也是现实要求,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以“第二个结合”增强文化自信,要锚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目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又一崭新命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文化和文明上的奋斗目标,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以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为主体,吸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体现当今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在新征程上坚持“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将更好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文化力量,更好展现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创新价值,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更强的说服力。

    以“第二个结合”增强文化自信,要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主要是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原理,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主要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路、话语、机制和形式,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在新征程上坚持守正创新,重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基础,更好回答“四个之问”,彰显生命活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转化和创新,用马克思主义激活其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以“第二个结合”增强文化自信,要增强文化主体性。坚持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观点,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创造、内容、发展和享用等方面,反映某种文化的独特性质、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决定其影响和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由人民创造、为人民享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鲜明主体性和显著优势。在新征程上增强文化主体性,要牢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决消弭西化道路和复古道路的干扰,切实做好“第二个结合”,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以“第二个结合”增强文化自信,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增强价值观自信,并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党和人民的理想信念,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新时代,党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新征程上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高举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之常态化、制度化,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化为实践行动;另一方面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弘扬其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观,使之与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相承接,解决我国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在国家治理、思想教育、道德教化中发挥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作用。这是以“第二个结合”增强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

    (朱和立单位系齐鲁师范学院,高继文单位系山东师范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ZD002]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