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理应勇担时代使命,成为塑造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高地。
新时代,我们迎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创新创业成为塑造未来的关键驱动力和核心要素,创新创业人才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战略资源和力量。高校应当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号召,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体系和机制,主动担负起塑造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和任务。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和职业发展路径难以为继,这就需要在招生、培养、就业和创业教育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和协同机制,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深刻领会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塑造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科学内涵和构建工作机制,是高校的当务之急。
正确理解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塑造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科学内涵。
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的实质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观念,才能有效推动,取得实效。在现有体制下,学校各部门基本都是各负其责、各行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般局限于创新创业学院(中心)或教务处等某一两个部门,这种交流、沟通和合作是有限的,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成效在深度、广度和准度上都存在不足。实行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究其本身是教育模式的创新。它打破了原有的条块式、分割式和片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再局限于单一部门的职责,而是在招生、培养、就业和创业等环节之间建立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不断优化学校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另外,联动机制更加注重外部就业市场,将教育与市场有机联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打破了以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局限于高校内部,或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的局面,实现了校内外协调统一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高校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提高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又可以加强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以及强化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首先要明确培养对象,即要招什么样的人。一方面要以塑造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导向,不断改进选拔机制,筛选出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突出创新创业主题,吸引更多学生报考。塑造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要解决培养内容的问题。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对国家、社会和个体来说都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高校要紧贴实际,围绕时代赋予的使命,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塑造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还要解决培养方法和途径问题。高校既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也要通过就业信息发布、创业能力培训、创投资金支持和职业咨询服务等举措建立就业指导和创业支持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意识。
塑造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要构建选拔、夯实至提升的一体化培养机制。以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中间环节,在招生中采取“唯分数论”,没有发挥招生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作用。联动机制要求在招生阶段,通过设立专门的选拔机制,提供创业奖学金、资源支持计划以及发挥创业导师在招生过程中的作用等办法,吸引挑选具备潜质和兴趣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招生在联动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间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要成为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通过知识和实践教育,引入前沿科技和创新教育方法,不断夯实教育根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操能力,培养环节起着基础作用。在提升阶段,依托完善的就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为一部分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加就业和创业成功率,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创业,就业创业教育支持凸显出关键作用。
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塑造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选择。
树牢全局思维,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盘棋格局。高校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清晰认知,要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并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政策制定和资源投入等方式,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由高校主要领导挂帅,招生、培养、就业、创业相关部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整合善用各方资源,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形成高位推动、统筹推进的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局面。同时,高校还应与企业、政府等外部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信息和经验,形成良好合作机制,以此打造一个统一协调、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盘棋格局,为塑造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
树牢辩证思维,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科学认识。高校应彻底摒弃创新创业教育只适合小众创业群体的错误观点,否则会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不敢迎接创业挑战,仅局限于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通过创新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高校应坚持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招生、培养、就业、创业工作,一方面,在招生培养环节,让每一名在校大学生都能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在就业创业教育环节,对一部分有潜力、有意愿的大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使之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付诸行动,产生效益,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蕴含了齐头并进、合力推进的要义,各环节都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工作,但是各环节所肩负的工作任务是不同的,承担的角色也不一致,这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
树牢发展思维,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的反馈机制。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其影响效果,并及时调整改进,才能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具体来说,高校应该追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或创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就业领域和创业项目的成功与否等,掌握毕业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实际表现。关注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机制的满意度和反馈,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密切校企合作和加强就业创业支持等。关注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了解毕业生是否满足了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是否满足了产业发展需求。因此,建立成效反馈机制是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力保障,也是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动态需求。
新时代,创新和创业是推动国家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理应勇担时代使命,成为塑造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高地。(作者单位系江西财经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