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数字中国背景下语言文字数字化探索
孙宁 吴长安

    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数字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助力。在数字中国背景下,高校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对于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教育部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再次强调了“教育数字化建设”这一举措的重要性。为此,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数字化技术融入语言文字应用,通过各种数字终端来实现教育教学服务。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是以现代数字化的方式建设大学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数字化与网络化体系,该体系是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高校语言文字工作开展的意义

    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实践中,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增强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自觉意识。同时,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落实以德治国、以文化育人的理念,充实汉语言文字学理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毫不动摇地推进高校语言文字工作,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展的语言文字工作还有助于构建高校教学、管理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依托语言文字工作的顶层设计推动教育事业的开展,加速数字中国建设的步伐。

    当前高校语言文字数字化现状

    近几年,高校语言文字数字化在推动数字语言技术发展和数字语言资源建设上已初见成效。随着“数字教育”的实施和数字语言的发展,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建立了大数据中心,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建设了“超星尔雅”“学堂在线”等网上教学平台,促进了语言文字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辅助汉语文字考试”“语言扶贫APP”等项目的实施,大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汉语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使得语言文字数字化逐渐步入正轨。

    总的来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目前语言文字数字化工作成绩显著,在改善校园教学体系与科研水平、扩大教育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扩大了汉语语言文字的传播影响力。在数字中国背景下,高校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数字化平台构建机制、数字化教学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教学研究水平亟待提高。此外,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字数字化的成果已逐步向社会各个层面延伸,但在对外沟通与合作方面仍有待加强。高校语言文字数字化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时代,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也应积极地去接收外界数据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同时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三个重要的技术手段,让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走上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道路。

    数字中国背景下语言文字数字化举措

    第一,提高观念,顺应并引领数字时代发展。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在教育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积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数字教育变革与价值观念的优化、更新。数字技术能够提高教育的品质、扩大合作与沟通的途径、实现评价与跟踪、推动教育资源的分享与革新。数字变革推动高校语言文字方式与资源的革新,为高校教育提供了新的生机与动能。为此,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改变教育观念,把数字化教育作为发展的原动力和首要使命,加强师资力量,促进语言文字传播和数字技术的深入结合。在数字化背景下,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始终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力求让语言文字教学与数字化技术成为有机的整体,把传统教学方式转移到数字化平台上,让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大力建设数字辅助教学平台,实现共建与共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力建设数字辅助教学平台,实现了平台共建和资源共享。通过主动运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等新型技术,构建高速率、大容量、高效率的校园网,扩展新型的语言文字教学服务应用场景,推动多网融合教育与数据中心的构建。在语言文字数字化进程中,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一直在加快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健全数字公众服务平台,整合各种数字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服务。例如,在数字化变革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网一平台”的教育模式,促进语言文字优质资源的分享。同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也引入了直播教学平台等各类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学习类APP、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学习平台或智能教育工具宣传,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到数字教育。学校鼓励自主开发智能教学工具,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对各类平台的研制与使用,为语言文字教育提供了大量资源,实现了数字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第三,发挥数字化教育的阵地作用,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教育中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发挥数字化教育的阵地作用,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等内容列入学校必修课。在此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坚持“以文章为灵魂,专题为载体,润而化之”的思想,以汉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和精神智慧为基础,瞄准产业和企业的需要,将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语言文字数字化目的相融合,以为社会服务为起点,构建以行动为中心的数字化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构建具有人文特色的课程;在语用能力发展的原则下,设置节日诗歌征稿、比赛等语言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数字工具的帮助下去感知和发掘语言文字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兴趣和语用水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不断推动语言文字教学改革,利用数字媒体收集典型的故事案例,将其融入教学,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利用学生身边的动人故事,增强知识体系的可读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究了解伟人的品德、修养、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在此基础上,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整合了汉语言文字的有关信息,建立专用的汉语言文字网站,实现对汉语语言知识的系统性研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归纳出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互联网搭建高效的语言交流平台,通过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了解变得更为清晰。

    第四,推进语言文字数字化传承发展,夯筑精神高原。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充分发挥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从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规范汉字使用与书写、中华经典和文化素养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院经常利用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真实教学情境,让学生品读经典文章,体验中华文化美感,从而丰富语言文字教学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此外,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坚持重点教育和文化普及并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在全校范围内,经常组织国学导读等课程或讲座,以还原经典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依托文化类社团使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持续保持高效能。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语言文字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带领学生使用相应的汉语语言应用程序,使汉语语言的模拟和体验化传播成为可能。一些APP构建了以汉语语言为中心的虚拟空间,在虚拟的空间里,将经典文学作品按照一定的剧情进行推理,允许用户自由选取其中的某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融入剧情展开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创造出的具体情境中,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各种感官刺激来体验语言文字营造的文化氛围,这种应用程序没有年龄、知识层次的局限,更能调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兴趣。

    第五,强化数字教育管理,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的深入发展。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通过强化数字教育的管理,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的深入发展,不仅提高了语言文字教育的质量,而且提高了教学管理能力。学校构建了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标准化的教学管理流程,强化数字化语言文字资源的管理与维护等。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运用资讯媒体对语言文字教育进行了整合,运用数字技术加工、创新教学内容,将教科书范例与知识架构相结合,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提炼。数字技术可以使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进行充分阐释与展示。以图像变换为例,对生活中的语言和文字进行预处理和剪辑,然后将其“嵌入”图像中,对从现象到实质的展示图片进行统一排列,再向学生展示。此外,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利用数字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语言文字学习框架,参与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第六,加大数字化教育创新研究,重视国际交往与协作。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语言文字数字化中不断加大数字化教育创新研究。数字教育并不只是简单地把传统的课程内容、方式转移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新的课程内容与方式进行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将语言文字传承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相结合,在“产学研用”教育方向上不断进行改革,主动将语言文字研究结果与教育数字产业融合,达到语言文字与数字产业转化、融合和赋能的目的,利用数字化教学案例、数字化教学工具等方式,在实践中进行摸索,为数字化教育的改革提供宝贵借鉴。与此同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重视国际交往与协作,不断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语言文化交流,文学院与其他学校学院、教育组织以及专业人士进行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以充实语言文字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还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数字时代给语言文字的发展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了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立足于数字化教育,从语言文字事业的角度来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推动教学数字化,通过更新观念、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加强数字化教育的改革等方式来探讨语言文字数字化道路,促进汉语言文字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紧密结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主动探寻数字赋能新途径,以语言文字传承、传播为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孙宁 吴长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2/27/10/ZGJYB2024022710_b.jpg 10 中国教育报 11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