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高教周刊
2024年02月26日 星期一
打造“四强”模式 培养一流人才
吕卫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中国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中心。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教育强国征程中的职责使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培养领航行动计划,提出“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的人才培养方针,打造“强情怀、强基础、强实践、强融通”的“四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传承空天报国精神、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领军人才。

    思想铸魂强情怀,致力空天报国

    学校传承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践行爱国奉献、敢为人先的价值追求,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把空天报国情怀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坚定学生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理想信念。

    近年来,学校坚持上好“大思政课”,校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为学生讲授思政课,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指引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学校每年超过1/2的博士毕业生和1/3的硕士毕业生投身国防事业。着力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建工信部、教育部等4个省部级平台。思政教师职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为开好全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体系,牵头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推动思政教育与学科、专业、课程特色等深度融合,动态融入科研、教学、人才、事件等蕴含的思政元素。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全覆盖,学业导师、专属导师、学术导师全学段覆盖,构建全方位、贴心式导学导育新机制。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把最好的资源给学生、用最好的条件建社区,入选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

    深耕教学强基础,提升学业能力

    夯实学生数理、人文基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和人文艺术素养。学校重点聚焦人才培养核心要素,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全面提升课程质量,着力打造精品教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高质量教学体系,全过程、多维度支撑学生未来发展。

    近年来,学校突出质量内涵,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将高峰学科与一流专业紧耦合、强联动,统筹学位点设置与专业调整,支撑本研贯通人才培养,实现一体化育人。构建课程体系新结构,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创建首席教授领衔的“十大类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夯实本科一年级基础教学。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进教材,牵头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2个教育部“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打造航空航天特色系列教材。一体化推进“三名一重”,以校院两级建设为基础,梯队培育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重大教学成果,让“名师”讲“课”出“名教材”。

    学校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本博贯通、科教融通、学研一体”综合改革,实施“未来空天领军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建“协和医班”,开设“国际卓越工程师试验班”,融通基础学科与工程技术,引领空天信科技原始创新,加快探索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开展项目制育人探索,构建“课程—项目”双螺旋培养体系,18位院士总师、61位工程技术专家和59位校内教师形成双导师团,在创新实践中培养科学家式的工程总师。

    知行合一强实践,力扛青春担当

    通过深入开展社会课堂、课外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效转化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塑造奋斗精神和合作精神,切实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年来,学校规范化推进社会课堂高质量转变,由校内实践导师与企业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不少于8周的驻厂实习,牵头组建全国航空系统厂(所)院校实习联合体,校院两级建设实习基地,打造高质量社会课堂。深入开展有组织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深度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学校优势打造航空航天特色实践品牌,形成校地、校企联动的特色社会实践育人模式。

    一体化推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多措并举提升覆盖面、参与率、吸引力。以体强身,实施“阳光打卡”计划,倡导学生每天运动1小时、加入1个体育团体、坚持1项体育运动、每年参加1次体育赛事。以美润心,成立美育中心,构建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特色美育体系,学生美育实践普及率近100%,实现美育“四个1”,即学习1门美育课程、体验1次美育实践、参与1项美育活动、感受1段美育熏陶。以劳塑人,打造基础课、通修课、专业课三大劳动教育课程群,举办“劳模进北航”系列讲座,开设“航味巧技”等实践体验。

    科教协同强融通,培育拔尖人才

    发挥科研人才、基地、平台和项目在学生科学精神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引领支撑作用,创新科教协同平台建设模式,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贯通培养,深化“寓教于研、寓研于学”的科研育人模式改革,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学校坚持双向互动,分级分类建设10个科教协同平台,提升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为专业教育、科技创新、人才汇聚提供硬支撑。坚持“三位一体”创造性开设科研课堂,实施“科研导师、实验室开放日、微课题”相结合的科研课堂计划,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开放率100%,实现大二、大三学生全覆盖,将科研实验室转变为最大的育人课堂。打造“教学基础—校内赛道—国内竞技—国际平台”创新进阶贯通型学生科创体系,连续33年举办校内“冯如杯”科创竞赛,每届本科生覆盖率达92%。形成常态化“校园当总师”科创团队模式,本科生主持研制的“北航1—4号”火箭、“亚太1号”卫星成功发射,学生自行研发的“冯如三号”无人机两次打破世界纪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面向未来,北航将树立一切工作为人才培养服务、一切工作围绕人才培养组织的鲜明导向,以一流理念、一流师资、一流平台、一流服务、一流文化培养一流人才,不断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