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专刊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因车而建、因车而兴,长期以来始终根植汽车产业,坚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四建四新”,将创新创业教育对接产业、融入专业、贯穿学业、引领创业、促进就业,实现了创新创业与育人实践联动,与产业发展联动,与社会服务联动,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和全新动力。
一是建立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开创“六位一体、师生同创”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当前,汽车产业人才培养面临跨界产业进入、知识交叉融合、能力需求提升、学习方式多样化等各种挑战。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出“以联盟促平台搭建,以平台促共用师资,以师资促共建资源,以资源促成果共享”,出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持续推进国际、校际、校地、校企“四个结合”,共建“汽车产业人才教育联盟”“智能制造与智慧出行企业家联盟”“十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搭建“政产学研用创”合作平台,形成组织、教学、师资、服务、项目和孵化六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二是设置能力导向培养方案,形成“专创融合、科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技术创新是汽车产业创新变革的主导因素。学校以培养“工程技能—工程应用—工程创新”三层次能力为导向,将创新创业能力纳入毕业要求,让学分要求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课程进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进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文化进学生社团和宿舍。构建“四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育体系,建设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拓展”四大教育模块,从“基础技能—综合应用—工程创新—创业孵化”四个层次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三是搭建学生中心实践平台,培植“产教融合、协同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土壤。实践育人是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学校提出“引企入校”和“引校入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校内投入1.4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和智能汽车产教融合大楼,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依托,建成创新工坊、创业咖啡等创新创业配套场所,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一站式”服务中心和领创服务中心作用。校外投入3000万元沿湖北汽车走廊建设新工科、新商科实践和创新创业孵化园,聘任156名双创导师,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成立“创客联盟”等社团,实现创新创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全校形成了“我爱创·我能创”的良好氛围。
四是树立成果导向品牌标杆,打造“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创新创业教育新名片。学校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项目化、作品化、产品化、商品化“四品化”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着力打造“互联网+汽车+X”创新创业大学生学科竞赛品牌,涵盖无动力车等各项理工科赛事等。近3年,学校在“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100余项,培育孵化企业(项目)200多个。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平台,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持续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湖北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作者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