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2024年02月24日 星期六
上海理工大学团队取得光存储技术突破
单盘容量较传统光盘可提升万倍
记者 任朝霞

    本报讯(记者 任朝霞)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长、张江实验室光计算所所长顾敏院士带领上海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团队人员,利用光存储技术提出了绿色、长寿命、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Pb容量”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

    科研团队利用双光束技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首次证实可以在三维空间实现多至百层的、超分辨尺寸下的信息点的写入和读出,单张光盘容量可以高达Pb级,相当于至少一万张蓝光光盘的容量。这意味着,在这项技术的推动下,存储全球一年数据所需的Pb级光盘的数量相较于硬盘可以减少两个数量级,达到“以一抵百”的效果。

    顾敏以深度学习模型GPT举例,介绍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其背后的数据集,如果用1TB容量的移动硬盘去存储,平铺开来相当于一个标准田径场的面积。而此次科研团队开发的三维纳米光子存储可以将存储空间节省至一台电脑大小,能大大降低经济成本。此外,维持数据库严苛的运行环境(如恒温恒湿、防磁防尘)需要产生巨大的能耗,以2022年为例,我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约2700亿千瓦时,超过2座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每隔3到10年还需要定期进行数据迁移,这样就存在数据被篡改或丢失的风险,且存储寿命短。此次科研团队开发的光子存储技术可以把耗能降低几个数量级,寿命可达50到100年。

    据介绍,该研究成果不仅在光存储领域成功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这一物理学难题,有助于我国在存储领域实现突破,也将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卫星通信等领域大显身手。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