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戏剧节”《草房子》剧照 |
|
“名著戏剧节”海报展 |
束束璀璨的聚光灯将全体剧组成员的身影照亮。他们因激动而泛红的脸颊映射出内心的澎湃情感,泪光闪烁中满载着无以言表的喜悦与成就感。剧场内瞬间掌声雷动、欢呼如潮涌起,观众以最真诚热烈的情感回应着他们的精彩演出。《草房子》“最英俊少年”剧组的20多位演员手挽手一次次地向观众鞠躬致谢,历经4个月精心打磨的作品,在此刻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光芒。
这是威海世昌中学“名著戏剧节”中令人动容的一幕。戏剧以其独特的表现力,让纸面上的文字立体鲜活地展现在三维空间中。在舞台上,那个曾经被嘲笑孤立的秃鹤仿佛是每一个观众自身的镜像,他的痛苦挣扎与内心矛盾在演员富有张力的演绎下直击人心,从书页走向现实,深深地烙印在少年的心灵深处。孩子们也因此对道德困境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体悟。台词的韵味、动作的力量、音乐的渲染以及灯光的巧妙运用,宛如一把把解锁名著内涵的钥匙,引领观众沉浸式步入那浩瀚的精神世界。那一帧帧凝聚团队心血的画面,也定格成每个孩子成长历程中的永恒瞬间。
戏剧艺术赋予了名著阅读全新的维度,它是一座沟通文本与现实的桥梁。名著犹如文明天空中的恒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炽烈的人文情感照耀世间;戏剧则作为承载星光的天窗,以其直观生动的方式揭示名著内在的生命力,激发学生踏上深度阅读之旅,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名著阅读犹如戏剧节乐章的前奏。学生们在文学经典的浩渺海洋中潜心探索,他们在字句之间寻觅那些触动心灵、引发深思的故事篇章,通过批注式研读的方式,解读文本内涵,标注出他们独特的人生思索。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系统梳理整部作品的架构布局,全局把握作者的精妙构思,敏锐地捕捉那些最具戏剧性和冲突性的高潮情节,让静态的文字转化为震撼心灵的体验。这样的阅读积累为戏剧节活动奠定了基础。
戏剧海报设计大赛拉开了戏剧节帷幕。这是具有绘画才华与创意精神的学生们挥洒才情的舞台。美术编辑们沉浸于名著的世界,经过反复研读与深层理解,匠心独运地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哲理转化为一系列色彩斑斓、富含深意的海报设计。比如,《活着》的海报以质朴而饱经沧桑的麦田为背景,配以象征生命顽强与生活苦难的犁铧剪影,生动展现主人公在时代洪流中的坚韧生存意志;而在《红岩》的海报设计上,则采用寓意深刻的时代元素——破晓时分挣脱束缚的雄鸡,象征着先驱们冲破黑暗、追求真理与自由的历程。这些图文并茂的海报视觉冲击力强烈,不仅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更成功点燃了他们对相关名著的阅读热情,进一步推动更多学子投身到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名著探索旅程中。
改编剧本则是戏剧节的序章。改编剧本是对名著进行二度创新和深度解读。一台扣人心弦的戏剧同样离不开优秀的剧本作为支撑。在创意写作与名著阅读紧密结合的课堂中,学生们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沉浸在经典之中,通过集体智慧对名著进行改编。剧本创作不仅仅是视听艺术形式的转换,更是将小说抽象世界具象化为舞台语言的过程:例如,在改编自鲁迅先生《孔乙己》的戏剧中,鲁镇小酒店的布景使人仿佛置身时代现场,而心理描写部分则通过细腻的内心独白、精准的角色刻画、层次丰富的对话以及强烈肢体表现力的结合,将人物微妙的情绪波动立体展现出来。面对小说广阔无垠的空间场景,戏剧需在有限的实体舞台上运用诸如蒙太奇等手法实现时空跳跃。
剧本改编的过程亦是深度解读名著文本的过程。学生们尝试改编老舍先生传世之作《骆驼祥子》第十四章“刘四爷办寿”的情节时,面临如何将文本中的内在冲突生动转化为舞台上的直观表现这一挑战。有学生洞察到原著中祥子面对侮辱仅以扔掉笤帚回应的场景,认为其戏剧张力尚显不足,因此创新性地设计了祥子在极度愤慨下掷凳砸向刘四爷的情节,旨在增强剧情的冲突性和观赏冲击力。然而,这一改动引发了深度讨论,有人提出:“若全面梳理祥子的性格发展线索,他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特质意味着做出如此激烈的对抗行为与人物设定并不相符。”这场围绕角色行为逻辑性的热烈辩论,恰恰映射出祥子悲剧命运背后性格特点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影响的深刻探讨,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们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理解达到了新高度,也点燃了对文学与表演艺术更深层次探索的热情,逐步向高阶批判性思维领域拓展。
戏剧排练和演出如同交响乐的高潮篇章。每一个孩子都怀揣着星光璀璨的梦想,在对戏剧艺术的热爱驱使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全身心投入排练之中。家长们无私的支持与积极参与,亲手制作精美的道具,挑选符合时代背景的服装。更有班级邀请到业界专业戏剧指导亲临现场,从专业的角度提升孩子们的表演技艺。
《祝福》中祥林嫂饱受命运摧残的悲情叙事,《活着》里福贵在时代动荡中的坚韧求生,《项链》中玛蒂尔德因虚荣付出的沉重代价,以及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这些经典故事经过精心提炼和升华,以鲜活形式展现于舞台。
导演团队如同乐队指挥,引领着整个作品的灵魂走向;而演员们则通过潜心揣摩角色内心世界,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扮演《祝福》中的祥林嫂时,每一次颤抖的手势、每一滴悲苦的眼泪都精准传达出人物内心的痛苦挣扎;在《活着》的舞台上,小演员们则凭借精湛演技,生动展现了福贵历尽沧桑后的生存智慧。
参与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经历,成为学生深入研读名著的一种独特催化方式。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与身体体验的紧密联系,指出人的思考、情绪及理解并非独立于身体之外,而是通过实际的身体活动、感知互动与环境构建得以实现和发展。相较于单一的阅读体验,戏剧排演这样具有互动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名著的深度阅读。透过这些精彩的戏剧呈现,学生们跨越了现实生活的束缚,沉浸在名著构建的世界中,在塑造角色、编排情节的过程中体会并演绎角色的心灵旅程,进而深化对作品主题思想的认知。这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极大地丰富了读者对名著的多维度理解,实现了由浅阅读到深阅读的转型。
“名著戏剧节”的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促进着名著深度阅读的同时,更为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舞台。一个孩子在导演手记中写道:“戏剧和我们平常的课程不同,它促使我们自主地去探索、去创新。从选定主题中,我理解了人生中面临选择时应该多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只看某一方面。绘制海报中,我明白这种创新性的工作不可千篇一律,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改编剧本中,我升级了很多技能:打字的速度、深度阅读的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选演员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不可以用平时的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人的表演才能。排练过程,我又认识到每个任务都不能独立完成,应该发动身边每一份力量协作完成。”孩子用切身的生命体验描述了戏剧活动进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在活动中,阅读名著、改编名著、表演名著协同合作,这样“动态”的阅读体验活动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它悄然浸润于学生的阅读素养、写作技巧乃至成长历程,如同播撒种子般孕育无限可能。
张伯苓先生是我国最早倡导戏剧教育的教育家,他认为戏剧是人生的缩影,舞台上的演练能让学生获得更为丰沛的人生体悟。将戏剧融入名著阅读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交际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更加开放的生命体验,进而实现对名著的体验解读,生命因阅读、因戏剧而更深邃灵动。
(作者系山东省威海世昌中学教师)
配图由本文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