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打牢学生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道法课堂重知识传授、轻学生体验,重理论说教、轻探究实践,近教材文本、远生活实际,部分教师仍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使课堂存在着情境设计虚化、学习活动弱化、小组合作形式化,构建理想状态多、直击现实问题少等短板,导致教学内容无法真正触动学生内心,难以达成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和教师们结合30年一线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基于“生本、生活、生态”的“三生”道法教学主张,并以此为基础改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立志成才,为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
生本: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教学过程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中,要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为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例如,在执教九年级上册《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一课时,我们设计“模拟政协”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本地民生需求,在与教师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填写“关于某某事项的提案”,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如何为治国理政服务的。“模拟政协”活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会学生学习、提升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价值追求。同时,教师将学法指导融入课堂教学,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实现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构建了学生主动发现、主动研究、主动探索的课堂学习文化。
坚持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坚持面向全体,教好每名学生,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例如,在执教九年级上册《坚持改革开放》一课时,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改革开放前祖辈的生活照片和今天的家庭生活照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晒晒你和家人的幸福生活”活动,让学生在今昔对比中感受“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引领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生活: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
教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好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做真事、真做事,落实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
展示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人格修养和责任意识为目标,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例如,在执教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一课时,教师以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真实生活情境:小凡同学回家后,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是“今天作业完成了吗”;小凡同学发烧了,爸爸陪着他去门诊输液,给他买饭……教师随后提问: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关注哪些问题?你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善亲子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以真实生活情境为基础,引导学生解决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自学、互学、群学的深度学习。
使用教师的真实生活情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思政课教师特别要重视以身作则,用优秀的品行去影响学生,用富有魅力的人格去感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成长。例如,在执教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一课时,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为母亲洗脚的视频,并鼓励学生做孝敬父母的小事。这样的教学,用身边的故事讲述天边的道理,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学生丰富真实的生活经历、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自然而然地习得核心素养。
生态:实现师生的自然成长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顺应规律往往能事半功倍。道法教学同样如此,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营造自然的、生态化的、可持续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和健全人格。
组织彰显教育规律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开展七年级下册《集体生活邀请我》一课的教学时,基于学生、基于课标、基于生活,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课堂活动“托蛋宝宝”,让学生4人一组,用方布托着鸡蛋一起前行,保证鸡蛋不滑落,在活动体验中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这样的教学寓理于例、发人深思,让道法课堂有滋有味,让有意义的内容更有意思。
设计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流程。“三生”道法教学主张的具体教学流程包括:运用经验,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展示点拨;盘点梳理,迁移运用;回归生活,学会践行。这样的设计意在扭转传统教学中的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实施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要推进基于问题解决的多元测评,从真实问题的解决出发进行教学评价。例如,在执教九年级上册《凝聚价值追求》一课时,教师就“载人航天精神在当代具有怎样的精神价值”这一真实问题,设计多元评价量表,将自评、组评、师评、观察、描述性评语、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评价方式相结合,以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为统领,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依托全市学生评价系统,对学生在校内、校外不同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这一做法也辐射到了其他学科。
(作者系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