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要闻
2024年01月31日 星期三
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教育新生态
——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与指数评价平行会议观察
本报见习记者 郑翅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特别报道

    1月30日,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与指数评价”平行会议上,各种观点交锋,气氛十分热烈。

    数字教育未来发展趋势有哪些?当前世界范围内有哪些数字教育发展的创新实践?未来的数字教育评价机制如何发展?与会国内外嘉宾围绕数字教育监测评价的理论、实践方案与典型应用进行了交流研讨。

    数字化背景重塑教育生态

    数字教育将给人文社科类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变化?“一方面,教育供给方式转变,知识成为互联的数据;另一方面,教育实现形式转变,平台成为教育场景。”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姜锋从教育、知识、服务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的时代特征。

    在未来的数字教育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更加显著。韩国釜山鹤草小学数字素养高级教师朴珉宇详细介绍了当前韩国通过使用Edutech工具加强个性化学习的案例。“我们通过运用国际联合英语课、元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工具、基于数字技术的传播者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高级研究员克里斯托夫·费尼维西则把目光投向跨学科学习。“STEM教育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学习不局限于单一学科,更重要的是一种全方位评估。”他表示,希望能打造一个有吸引力的生态系统,关注数字学习以应对未来挑战。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成为全球共识,但还需真正达到应用效果。“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能够独立自主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是我们希望青少年能够达到的数字技术使用层级。”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专家塞巴斯蒂安·梅尔重点分析了阻碍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的主要因素,以及建立国际终身学习研究所的现实意义。

    数字教育评价的中国实践

    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关键一招,也为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数字教育评价的关注日渐升温。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看来,深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标准研究,树立标准、引领示范至关重要。曹培杰介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研制了包括广泛联结、创新应用、机制保障、素养提升等4个一级维度、12个二级维度和29个观测点的平台应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引领、典型引路作用,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区域智慧教育发展的监测和评价,不能就技术论技术、就场景论场景,而是要将数据链条融合嵌入教育发展特别是督导评估的全过程,驱动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普惠城乡。”浙江省温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焕东分享了温州智慧教育发展监测与评价的探索和实践。

    澳门理工大学校长严肇基表示,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构建全面和深入的数字教育评价体系。“我们在教师数字意识培养、学习管理系统建设、包括VR和AR技术在内的教育技术应用以及学习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严肇基说。

    未来全球数字教育评价何处去

    “未来已来”是与会嘉宾提及和探讨的一个高频词。

    面向未来,数字教育评价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评价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而面对全球范围内数字教育发展差异较大,如何建立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也是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要以学习者的最大利益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测报告》编写组高级政策分析师安娜·达迪奥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与效率角度深刻分析了教育技术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注意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扩展性、公平性、持续性和适切性;应关注学习成果,而不是数字输入;数字技术不应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应成为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补充。

    “不仅要关注孩子能否把题目做对,更要关注孩子是如何把题目做对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完成高技术含量、非常规任务的能力,今后的评估标准应从学业表现、心理健康、参与度、适应力、同伴关系、学习生活平衡、物质文化、开放性这8个方面入手。

    本报上海1月30日电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